楚人学舟

〔明代〕刘元卿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作品简介

《楚人学舟》是明代文学家刘元卿的一则寓言小品,出自《贤奕编》。故事讲述一个楚国人学习划船,起初在船师指导下于平缓水域练习,动作娴熟后便自以为完全掌握技术。他辞退船师,独自击鼓疾行冲入险境,结果惊慌失措,丢桨失舵,陷入危难。

这则寓言通过楚人学舟的教训,讽刺了那些浅尝辄止、骄傲自满之人。它揭示了"半桶水"的危害——在简单环境中获得的成功,容易让人高估自己的能力,最终在真正的挑战面前溃败。文中"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的反问,尤为发人深省。

翻译注释

翻译

楚国有一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学习的时候,船掉头还是船转弯,是快还是慢,只听从师傅的(教导)。因此他到江中岛屿之间的小河里小试身手,没有不如人意的,他于是就认为自己已完全学会了驾船的技术。(他就)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径直快进,突然遇到危险,(他)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掉入江中,舵失去操控。然而现在造成的危险,不就是之前得意所造成的吗?

注释

全文拼音版

chǔrénxuézhōu
chǔrényǒucāozhōuzhěshǐzhéxuánwéizhōushīzhīshìtīngshìxiǎoshìzhōuzhǔzhījiānsuǒxiàngsuìwéijìncāozhōuzhīshùxièzhōushīchuíjìngjìnfànxiǎnnǎidǎnluòzhuìjiǎngshīduòránjīnzhīwēizhěfēiqiánzhīxìng

作者介绍

刘元卿 (1544—1609),字调甫,号旋宇,一号泸潇,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坊楼南陂藕下村人。明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江右四君子”之一,江右王门后期大家,在理学、教育和文学等领域皆卓有成就,著述甚丰,有《刘聘君全集》,其寓言集《贤奕篇》被收入“四库全书”。

相关推荐

书戴嵩画牛

〔宋代〕苏轼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刻舟求剑

〔先秦〕吕不韦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破瓮救友

〔宋代〕司马光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小儿不畏虎

〔宋代〕苏轼

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寻卒去。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郑人买履

〔先秦〕韩非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鹬蚌相争

〔两汉〕刘向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穿井得一人

〔先秦〕吕不韦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核舟记

〔明代〕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庄》、《列》所载、称惊犹鬼神者良多。然谁有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须麋了然者?假有人焉,举我言以复于我,亦必疑其诳,乃今亲睹之。繇斯以观,棘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也。嘻!技亦灵怪矣哉!”

滥竽充数

〔先秦〕韩非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自相矛盾

〔先秦〕韩非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