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九仙山

〔宋代〕苏轼

风流王谢古仙真,一去空山五百春。

玉室金堂馀汉士,桃花流水失秦人。

困眠一榻香凝帐,梦绕千岩冷逼身。

夜半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

作品简介

《宿九仙山》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二句叙九仙本身,而以王导、谢安为代表。三四句叙寻访九仙遗迹,就九仙本事及九仙山风物点化,对仗工稳。后四句作者满怀深情地写出自己在九仙山的住宿生活,并热情颂赞九仙山的自然奇观。全诗清新自然,生动形象。

创作背景

苏轼《宿九仙山》这首七律作于杭州通判任上,时年三十八。他本就好入名山游览,此时由于政治上的郁郁不得志,便更加寄情山水,他曾说:“天教看尽浙西山”(《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二首》)、“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便留连”(《登惠山绝项望太湖》)这首诗便是他于熙宁六年(1073年)游赏九仙山、夜宿无量院所作。

翻译注释

翻译

风度翩翩的王、谢可称得上古仙式的游山人,一旦离开人间名山空闻一晃就是五百春。

华美道观留有汉时得道者的塑像,桃源仙境里可惜不闻秦人的音讯。

夜晚困惫一下子倒在香气缭绕的帐边熟睡.恍惚中梦游高山峻岭感到寒气逼人。

夜半梦中突然被无量院的老僧唤醒,只见云峰缺口涌出清冷如冰的圆月一轮。

注释

(1)风流王谢:指东晋的开国元勋王导和孝武帝时的“风流宰相”谢安。

(2)一去:指王导、谢安离开人世。

(3)五百春:即五百年,举其成数而言。

(4)玉室金堂:指华美的佛寺。

(5)馀汉士:指寺院内保存有汉末在此炼丹得道之人的泥塑偶像。

(6)榻:狭长而较矮的床。

(7)香凝帐:指床帐周围有香气缭绕。

(8)岩:高峻的山。

(9)客:诗人自指,因其作客无量院,故称。

(10)云峰:高耸入云的山峰。

(11)冰轮:月亮。

全文拼音版

宿jiǔxiānshān
fēngliúwángxièxiānzhēnkōngshānbǎichūn
shìjīntánghànshìtáohuāliúshuǐshīqínrén
kùnmiánxiāngníngzhàngmèngràoqiānyánlěngshēn
bànlǎosēngyúnfēngquēchùyǒngbīnglún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宿郑州

〔唐代〕王维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

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

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

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

虫思机杼悲,雀喧禾黍熟。

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

此去欲何言,穷边徇微禄。

宿赞公房

〔唐代〕杜甫

杖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

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宿紫阁山北村

〔唐代〕白居易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

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

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

紫衣挟刀斧,草草十余人。

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飧。

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

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

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

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

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

宿范氏水阁

〔宋代〕洪朋

枕水凿疏棂,云扉夜不扃。

滩声连地籁,林影乱天星。

人净鱼频跃,秋高露欲零。

何妨呼我友,乘月与扬舲。

宿淮浦忆司空文明

〔唐代〕李端

愁心一倍长离忧,夜思千重恋旧游。

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凉雨在孤舟。

诸溪近海潮皆应,独树边淮叶尽流。

别恨转深何处写,前程唯有一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