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四首·其三

〔宋代〕苏轼

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鴂舌问三苏。

那知老病浑无用,欲向君王乞镜湖。

作品简介

《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四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第三首针对苏辙诗对他的赞誉,故自谦逊,表明自己老迈多病将归隐江湖。

苏辙第三诗中主要描述苏氏父子的作品已流传至契丹;而哥哥的声名尤著。苏轼答诗针对原诗对他的赞誉,故自谦逊,表明自己老迈多病将归隐江湖。同时字里行间对异域已流传他父子三人的作品,也流露出喜悦之情。

创作背景

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苏辙权吏部尚书,出使契丹,行至涿州,写有《神水馆寄子瞻兄四绝》,苏轼也答了四首和作,时出为杭州知州。

翻译注释

翻译

以毡帐为房的北方,近年来文化也有些发达,满口异族话语的人们,时不时问起三苏一家。

哪里知道我已然老病无用,想向朝廷请求归隐从此告假。

注释

(1)毡毳:犹言毡幕、毡帐、毡乡。北方游牧民族多住毡帐,此指契丹。毳,粗糙的毛织物。都,优美貌,此处指有文化。

(2)鴂舌:《孟子·滕文公》上:“今也南蛮 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形容少数民族语言难听难懂。此借指契丹人。

(3)三苏:指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

(4)欲向:一作“欲问”,一作“欲向”。

(5)乞镜湖:贺知章晚年为道士,请求朝廷赐其镜湖为放生池。此借指归隐。

全文拼音版

yùnziyóu使shǐdānzhì涿zhuōzhōujiànshǒu··sān
zhāncuìniánláishéndōushíshíjuéshéwènsān
zhīlǎobìnghúnyòngxiàngjūnwángjìng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宋代〕黄庭坚

故人昔有凌云赋,何意陆沉黄绶间。

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

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

寄语诸公肯湔祓,割鸡令得近乡关。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

〔宋代〕黄庭坚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

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

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

次韵公实雷雨

〔宋代〕洪炎

惊雷势欲拔三山,急雨声如倒百川。

但作奇寒侵客梦,若为一震静胡烟。

田园荆棘漫流水,河洛腥膻今几年。

拟叩九关笺帝所,人非大手笔非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