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注释

(1)牧童:放牧牛羊的小孩。这里是指放牛的娃娃。

(2)黄牛:牛的一种毛多呈黄色,也有黑色或红棕色。能耕地拉车,体型比水牛小。一般分为蒙古牛、华北牛和华南牛三大类型。

(3)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4)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林。樾:树荫。

(5)意欲:想要。

(6)鸣蝉:鸣叫的知了。

(7)闭口:闭上嘴巴,不发出声音的意思。

(8)立:站立。

所见拼音版

suǒjiàn
tónghuángniúshēngzhènlínyuè
míngchánránkǒu

作品简介

《所见》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以白描手法捕捉牧童骑牛的生动瞬间。前两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展现田园野趣,后两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通过动作骤停的戏剧性转折,传神刻画出儿童的天真机敏。全诗语言清新自然,笔触灵动活泼,将日常场景升华为诗意画面,体现了袁枚"性灵说"主张下对生活本真之美的发掘,展现了古典诗歌中难得的童趣与生机。

创作背景

《所见》此诗作于乾隆年间袁枚隐居随园时期。作为性灵诗派领袖,袁枚主张诗歌应抒写真实性情。诗中牧童形象源自诗人乡居观察,通过"捕蝉"这一童趣细节,折射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当时诗坛拟古之风盛行,袁枚却以日常琐事入诗,实践其"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的创作理念,展现了突破传统的革新精神,为清代诗歌注入鲜活的生活气息。

作者介绍

袁枚(1716一1797),字子才,号随园老人,清代著名诗人、文学批评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主张“性灵说”,强调诗歌抒写个性与真情,反对拟古,代表作《所见》《马嵬》等清新灵巧。中年辞官隐居南京小仓山随园,广收女弟子,倡导女子教育。著有《随园诗话》《小仓山房诗文集》,其文学理论与创作开清代诗坛新风,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袁枚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牧童词

〔唐代〕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雁门道中书所见

〔金代〕元好问

金城留旬浃,兀兀醉歌舞。

出门览民风,惨惨愁肺腑。

去年夏秋旱,七月黍穟吐。

一昔营幕来,天明但平土。

调度急星火,逋负迫捶楚。

网罗方高悬,乐国果何所?

食禾有百螣,择肉非一虎。

呼天天不闻,感讽复何补?

单衣者谁子?贩籴就南府。

倾身营一饱,岂乐远服贾?

盘盘雁门道,雪涧深以阻。

半岭逢驱车,人牛一何苦!

石岭关书所见

〔金代〕元好问

轧轧旃车转石槽,故关犹复戍弓刀。

连营突骑红尘暗,微服行人细路高。

已化虫沙休自叹,厌逢豺虎欲安逃。

青云玉立三千丈,元只东山意气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