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夕

〔唐代〕李商隐

草下阴虫叶上霜,朱栏迢递压湖光。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草下阴虫叶上霜,朱栏迢递压湖光。

草下蟋蟀等小虫暗自爬行,叶子上已经结了霜,连绵曲折的朱红栏杆,压住了湖面上的月光。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

兔子感到寒冷,蟾蜍冷冷地呱呱叫,桂花洁白如雪,在这样的夜晚,嫦娥应该也会因相思之苦而心碎。

注释

(1)阴虫:冰蚕;秋虫,如蟋蟀之类;虾蟆。

(2)迢递:指遥远貌,从远处看的外貌。

(3)姮娥:指“嫦娥”断肠:断魂,销魂,使人荡气回肠,用以指悲伤。

月夕拼音版

yuè
cǎoxiàyīnchóngshàngshuāngzhūlántiáoguāng
hánchánlěngguìhuābáihéngéyīngduàncháng

作品简介

《月夕》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秋夜月色为背景,通过冷寂意象的层层渲染,抒写孤寂幽怨之情。前两句“草下阴虫叶上霜,朱栏迢递压湖光”从近处虫鸣寒霜写至远处朱栏湖光,以“压”字凝练勾勒出夜色沉郁之感;后两句转写月宫神话,“兔寒蟾冷桂花白”连用三个冷色调意象,将人间寒意浸入天界,结句“此夜姮娥应断肠”更以嫦娥的孤寂呼应人间愁思,形成天人同悲的意境。全诗语言凝练,意象空灵,在凄清氛围中暗含身世之叹,是李商隐托物寄怀诗风的典型体现。

创作背景

《月夕》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应为李商隐中晚年所作。诗人一生陷于牛李党争,仕途坎坷,妻子早逝,诗中“姮娥断肠”之叹可能暗含对人生孤寂、命运无情的多重感慨。晚唐社会动荡,诗人常借明月意象寄托对现实的失望,此诗将秋夜之寒、月宫之冷与人心之悲交织,通过神话与现实的双重空间,构建出一个弥漫着忧伤的诗歌世界,反映了李商隐晚期诗歌中常见的象征主义与唯美倾向。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杰出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其诗构思精密,语言瑰丽,善用典故与象征,开创“朦胧诗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代表作《无题》《锦瑟》《夜雨寄北》等情感深挚,含蓄隐晦。因卷入“牛李党争”而仕途坎坷,终生潦倒。诗作多抒写个人失意与时代苦闷,七律成就尤高,对宋代西昆体及后世诗歌影响深远。李商隐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唐代〕李白

飘飘江风起,萧飒海树秋。

登舻美清夜,挂席移轻舟。

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

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

归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

徒悲蕙草歇,复听菱歌愁。

岸曲迷后浦,沙明瞰前洲。

怀君不可见,望远增离忧。

月夜

〔唐代〕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圆

〔唐代〕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月三首·其一

〔唐代〕杜甫

断续巫山雨,天河此夜新。

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

魍魉移深树,虾蟆动半轮。

故园当北斗,直指照西秦。

〔唐代〕杜甫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

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

斟酌姮娥寡,天寒耐九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