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此诗表现了诗人与留居九州三十七年的日本人晁衡的深厚情谊。诗人先描绘出一幅路程遥远、归途风光、回国后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友人晁衡归舟安全的忧虑;最后预祝友人一路顺风,却又感叹别离后音信难通,流露了诗人依依不舍的深挚情谊。全诗神采焕发,情景交融。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五年(717)随日本遣唐使来九州留学,改姓名为晁衡。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朝,任秘书监,兼卫尉卿等职。大历五年卒于长安。天宝十二载,晃衡乘船回国探亲。临行前,玄宗、王维、包佶等人都作诗赠别,表达了对这位日本朋友深挚的情谊,其中以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这一首写得最为感人。
翻译注释
翻译
辽阔的大海不能达到它的尽头,怎么能知道大海以东的地方什么样!
中华九州离哪里最远?相隔万里之遥的日本好像在天空一样。
面对着你的国家只要看太阳升起,回国的帆船只有等待定期的信风。
海中的大鳖身影把天都遮黑了,鱼的眼睛把大海的波浪都照红了。
你故乡的树木在扶桑国的大地上,你国家的主人住在孤岛里。
我们分别之后就要天各一方,怎么才能够互通音信呢!
注释
(1)晁衡:原名仲满、阿倍仲麻吕,日本人。唐玄宗开元五年(717)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改名为晁衡。历仕三朝(玄宗、肃宗、代宗),任秘书监、兼卫尉卿等职。大历五年(770)卒于长安。
(2)积水:指海。
(3)极:尽头。引申为达到极点、最大限度。
(4)安知:怎么知道。
(5)沧海东:东游以东的地方,这里指日本。
(6)九州:这里指海外大九州。
(7)乘空:乘空中风而行。
(8)信风:任风。
(9)鳌:传说中的海中大龟,—说大鳖。李白《猛虎行》有“巨鳌未斩海水动”的诗句。
(10)乡树:乡野间的树木。清朱彝尊《送金侍郎鋐填抚七闽》诗之一:“玉节官桥河畔柳,锦帆乡树越中山。”
(11)扶桑:地名。《南史·夷貊列传》载:“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其上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扶桑”一词,时而指地名,时而指神话中树木,有时也作为日本国的代称。这首诗中的“乡树扶桑外”,意思是说日本国比扶桑更远。
(12)主人:指日本国王。
(13)孤岛:指日本国。
(14)若为:怎样。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王维的诗
相关推荐
送刘评事充朔方判官赋得征马嘶
征马向边州,萧萧嘶不休。
思深应带别,声断为兼秋。
岐路风将远,关山月共愁。
赠君从此去,何日大刀头?
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其一
囊封初上九重关,是日清都虎豹闲。
百辟动容观奏牍,几人回首愧朝班?
名高北斗星辰上,身堕南州瘴海间。
不待他年公议出,汉廷行招贾生还。
送杨少府贬郴州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送郑眉州
雨暗眉山江水流,离人掩袂立高楼。
双旌千骑骈东陌,独有罗敷望上头。
送春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送狄宗亨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送从兄郜
道路本无限,又应何处逢。
流年莫虚掷,华发不相容。
野渡波摇月,空城雨翳钟。
此心随去马,迢递过千峰。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送别覃孝廉
思亲自当去,不第未蹉跎。
家住青山下,门前芳草多。
秭归通远徼,巫峡注惊波。
州举年年事,还期复几何。
送李儋
别离何从生,乃在亲爱中。
反念行路子,拂衣自西东。
日昃不留宴,严车出崇墉。
行游非所乐,端忧道未通。
春野百卉发,清川思无穷。
芳时坐离散,世事谁可同。
归当掩重关,默默想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