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怀古二首·其二

〔唐代〕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作品简介

《汴河怀古二首》是唐代文学家皮日休的组诗作品。第二首诗从隋亡于大运河这种论调说起,接着反面设难,批驳了修大运河是亡国之举的传统观点,从历史的角度对隋炀帝的是非功过进行了评价。全诗立意新奇,议论精辟,不失为唐代怀古诗中的佳品。

创作背景

皮日休是唐后期的诗人,当时唐王朝已进入动乱阶段。文人在仕途上非常困难,平安闲放成为他们生活上的目标,精神上则尽量不受外界干扰,皮日休就是这种避世心态与淡薄的代表。这使得他有更多的空闲思史,写出现实主义的咏史诗。

隋炀帝时,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黄河,经黄河入汴水,再循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运河故道引汴水入泗水以达淮水。故运河主干在汴水一段,习惯上也呼之为汴河。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消耗了大量民力物力。唐诗中有不少作品是吟写这个历史题材的,大都指称隋亡于大运河云云。皮日休生活的时代,政治腐败,已走上亡隋的老路,对于历史的鉴戒,一般人的感觉已很迟钝了,而作者却以诗文的形式有意重提这一教训。

翻译注释

翻译

人人都说修造汴河导致隋朝灭亡,可是至今南北通行还要依赖此河。

如果没有打造龙舟纵情享乐之事,炀帝赫赫功绩几乎可比治水的大禹。

注释

(1)此河:即汴河。

(2)赖:依赖。

(3)水殿龙舟事:隋炀帝下扬州乘龙舟的风景的事。

(4)共禹论功:作者在这里肯定了隋朝大运河的积极意义,是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绩相比的。

全文拼音版

biàn怀huáièrshǒu··èr
jìndàosuíwángwèizhìjīnqiānlàitōng
ruòshuǐ殿diànlóngzhōushìgònglùngōngjiàoduō

作者介绍

皮日休(834—883),字袭美,一字逸少,襄阳人(今属湖北)人。早年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间气布衣等。唐懿宗咸通八年(867年)进士,曾任太常博士。后参加黄巢起义军,任翰林学士。旧史说他因故为黄巢所杀。一说黄巢兵败后为唐室所害。或谓黄巢败后流落江南病死。诗文与陆龟蒙齐名,人称“皮陆”。部分诗篇,暴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反映人民所受的压迫和剥削,继承了白居易新乐府的传统。有《皮子文薮》。

皮日休的诗

相关推荐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

〔宋代〕黄庭坚

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

黄流不解涴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

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千顷醉即休。

谁倚柁楼吹玉笛,斗杓寒挂屋山头。

汴河亭

〔唐代〕许浑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

〔唐代〕韩愈

汴泗交流郡城角,筑场千步平如削。

短垣三面缭逶迤,击鼓腾腾树赤旗。

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分曹决胜约前定,百马攒蹄近相映。

球惊杖奋合且离,红牛缨绂黄金羁。

侧身转臂着马腹,霹雳应手神珠驰。

超遥散漫两闲暇,挥霍纷纭争变化。

发难得巧意气粗,欢声四合壮士呼。

此诚习战非为剧,岂若安坐行良图?

当今忠臣不可得,公马莫走须杀贼!

汴州留别韩愈

〔唐代〕孟郊

不饮浊水澜,空滞此汴河。

坐见绕岸水,尽为还海波。

四时不在家,弊服断线多。

远客独憔悴,春英落婆娑。

汴水饶曲流,野桑无直柯。

但为君子心,叹息终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