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功名百尺竿头》是元代散曲家张养浩所作的一首散曲,该曲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厌倦和蔑视,体现了作者淡泊明志的高尚情怀。
折桂令·功名百尺竿头
功名百尺竿头,自古及今,有几个干休:一个悬首城门;一个和衣东市;一个抱恨湘流。
一个十大功亲戚不留;一个万言策贬窜忠州。一个无罪监收,一个自抹咽喉。仔细寻思,都不如一叶扁舟。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尽管功业地位已高不可攀,从古到今,还是有不少人结局悲惨:一个伍子胥头颅在城门上高悬,一个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里处斩,一个屈原自投湘水,怀着深深的愤怨。
一个韩信功高盖世,落了个满门抄斩;一个陆贽上书直言,贬黜到忠州的荒远地面。还有的无罪而捉进牢监,还有的自刎寻了短见。仔细想起来,他们都比不上驾着小船的隐士,来得自在而平安。
注释
(1)百尺竿头:喻已到极点。
(2)干休:白白地结束。
(3)悬首城门:指春秋时的伍子胥。他曾辅佐吴国打败楚、越二国,后受谗言而被吴王夫差迫令自杀。死前他痛心地要求把自己的头颅悬挂在京城东门之上,以亲睹日后越军入侵的惨象。
(4)和衣东市:指西汉的晁错。他在景帝时官御史大夫,上书请削诸侯封地以维护中央集权,后诸侯胁持景帝将他处死,“衣朝衣斩于东市”。东市,汉代长安的杀人刑场。
(5)抱恨湘流:指战国时代楚国的屈原。他曾任左徒、三闾大夫,因力主抗秦,于怀王、顷襄王时两度遭到放逐。屈原苦于无力挽回楚国衰亡的命运,愤然投入湘水自杀。
(6)一个十大功亲戚不留:指汉代开国功臣韩信,助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却终为刘邦、吕后设计谋害,诛夷三族。十大功,韩信平生曾伐魏、徇赵、胁燕、定齐、破楚将龙且、围项羽于垓下,功高盖世,故后人有“韩信十大功劳”之说。
(7)一个万言策贬窜忠州:指唐代的陆贽。他在德宗时任中书侍郎同门下平章事,上奏议数十篇,指陈时病,因而遭谗贬为忠州别驾。忠州,重庆忠县。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张养浩的诗
相关推荐
折桂令·送王叔能赴湘南廉使
正黄尘赤日长途,便雷奋天池,教雨随车。把世外炎氛,人间热恼,一洗无余。
展洙泗千年画图,纳潇湘一道冰壶。报政何如?风动三湘,霜满重湖。
折桂令·赠罗真真
罗浮梦里真仙,双锁螺鬟,九晕珠钿。晴柳纤柔,春葱细腻,秋藕匀圆。
酒盏儿里央及出些腼腆,画帧儿上唤下来的婵娟。试问尊前,月落参横,今夕何年?
折桂令·芦沟晓月
出都门鞭影摇红,山色空濛,林景玲珑。桥俯危波,车通远塞,栏倚长空。
起宿霭千寻卧龙,掣流云万丈垂虹。路杳疏钟,似蚁行人,如步蟾宫。
折桂令·拟张鸣善
草茫茫秦汉陵阙,世代兴亡,却便似月影圆缺。山人家堆案图书,当窗松桂,满地薇蕨。
侯门深何须刺谒?白云自可怡悦。到如何世事难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
折桂令·九日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折桂令·中秋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折桂令·倚栏杆不尽兴亡
倚栏杆不尽兴亡。数九点齐州,八景湘江,吊古词香,招仙笛响,引兴杯长。
远树烟云渺茫,空山雪月苍凉。白鹤双双,剑客昂昂,锦语琅琅。
折桂令·雨窗寄刘梦鸾赴宴以侑尊云
妒韶华风雨潇潇,管月犯南箕,水漏天瓢。湿金缕莺裳,红膏燕嘴,黄粉蜂腰。
梨花梦龙绡泪今春瘦了,海棠魂羯鼓声昨夜惊着。极目江皋,锦涩行云,香暗归潮。
折桂令·二十年尘土征衫
二十年尘土征衫,铁马金戈,火鼠冰蚕。心不狂谋,言无妄发,事已多谙。
黑似漆前程黯黯,白如霜衰鬓斑斑。气化相参,谲诈难甘。笑取琴书,高访图南。
折桂令·长江浩浩西来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诗句成云山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儿云遮,一半儿烟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