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士录

〔明代〕宋濂

邓弼,字伯翊,秦人也。身长七尺,双目有紫棱,开合闪闪如电。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市门石鼓,十人舁,弗能举,两手持之行。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

一日,独饮娼楼,萧、冯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

两生不得已,从之。弼自据中筵,指左右,揖两生坐,呼酒歌啸以为乐。酒酣,解衣箕踞,拔刀置案上,铿然鸣。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弼亦粗知书,君何至相视如涕唾?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四库书从君问,即不能答,当血是刃。”

两生曰:“有是哉?”

遽摘七经数十义扣之,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复询历代史,上下三千年,纚纚如贯珠。弼笑曰:“君等伏乎未也?”

两生相顾惨沮,不敢再有问。弼索酒,被发跳叫曰:“吾今日压倒老生矣!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绝,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此何可哉!此何可哉!君等休矣!”

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下楼,足不得成步。归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也。

泰定初,德王执法西御史台,弼造书数千言袖谒之。阍卒不为通,弼曰:“若不知关中邓伯翊耶?”

连击踣数人,声闻于王。王令隶人捽入,欲鞭之。弼盛气曰:“公奈何不礼壮士?

今天下虽号无事,东海岛夷尚未臣顺,间者驾海舰,互市于鄞,即不满所欲,出火刀斫柱,杀伤我中国民。诸将军控弦引矢,追至大洋,且战且却,其亏国体为已甚。西南诸蛮,虽曰称臣奉贡,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等,尤志士所同愤。诚得如弼者一二辈,驱十万横磨剑伐之,则东西为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公奈何不礼壮士?”

庭中人闻之,皆缩颈吐舌,舌久不能收。王曰:“尔自号壮士,解持矛鼓噪,前登坚城乎?”

曰:“能。”

“百万军中,可刺大将乎?”

曰:“能。”

“突围溃阵,得保首领乎?”

曰:“能。”

王顾左右曰:“姑试之。”

问所须,曰:“铁铠良马各一,雌雄剑二。”

王即命给与,阴戒善槊者五十人驰马出东门外,然后遣弼往。王自临观,空一府随之。暨弼至,众槊并进。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面目无色。已而烟尘涨天,但见双剑飞舞云雾中,连斫马首堕地,血涔涔滴。

王抚髀欢曰:“诚壮士!诚壮士!”

命勺酒劳弼,弼立饮不拜。由是狂名振一时,至比之王铁枪云。

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与王有隙,格其事不下。弼环视四体,叹曰:“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命也,亦时也。尚何言!”遂入王屋山为道士,后十年终。

史官曰:弼死未二十年,天下大乱。中原数千里,人影殆绝。玄鸟来降,失家,竞栖林木间。使弼在,必当有以自见。惜哉!弼鬼不灵则已,若有灵,吾知其怒发上冲也。

作品简介

《秦士录》是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人物传记,讲述了秦士邓弼的事迹和遭遇。文章通过几个富有特征的情节,描绘出邓弼这样一个身怀绝技、勇猛无敌而又博学多才、豪爽狂放的英雄形象;同时也写出了邓弼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老死林泉的悲剧一生。它含蓄地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客观现实,寄寓作者为国惜才、为有志之士不得重用抱不平的内心愤慨。全文笔墨酣畅淋漓,人物形象虎虎有生气。

创作背景

宋濂生活于元末明初,早年对科举制度无兴趣,却也饱读经史子集之书,想以此经世致用。但年轻时却没有在元朝政府中任一官半职,晚年又因礼仪问题而两遭贬滴。与《秦士录》中的邓弼,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因为邓弼的傲视权贵和蔑视礼俗,在他思想感情上引起了共鸣,而且以邓弼这样一位全才却不遇于时、不用于世、生不逢辰,终致怀抱才智而没,也令宋濂感到十分痛惜,所以宋濂为邓弼立了这篇传。

翻译注释

翻译

邓弼,字伯翊,秦地人。身高七尺,双眼内紫棱,很有威势,眼睛一张闪闪如电。膂力过人,称雄于世。邻居两只牛在打架,谁也分不开,邓弼只一拳,砸断牛脊,斗牛应声倒地。集市门口,有面石鼓,十条大汉都抬不动,邓弼两手一用劲,抱起就走。不过,他老借酒使性,怒目视人,谁见谁躲,都说:“此乃狂人,不可靠近,否则自取其辱。”

一天,邓弼独自在酒楼上喝酒,忽见萧、冯两个书生从下面经过,不由分说,下来强拉他们陪着喝。两个书生平日就瞧不起他的为人,极力推拒。邓弼不由大怒,威胁道:“二位真的不识抬举,休想活命!哪怕杀了人亡命草泽,我也不能受你们的窝囊气!”

两个书生迫于无奈,只得由他摆布。邓弼自坐中间,拱手示意书生陪坐左右,随即大声要酒,吟啸高歌,尽情作乐。喝得兴起,便叉开双腿,大敞衣襟,拔出佩刀拍在桌上,咣当一声。两个书生素闻他借酒寻衅,见此光景,起身想溜。邓弼厉声制止说:“不要跑,我邓某人也是粗知书理之辈,先生何至于把我看得像眼泪唾液一样呢?今日原本不是真心请你们喝酒,只不过是借机稍吐心中的不平之气罢了。凡是经、史、子、集,任凭二位发问,如不能回答,便以此刀自刎!”

两人听了惊奇不已,说:“竟有这样的事?”

当下,便从诸经中,挑出几十个难题,连续发问。邓弼从容不迫,引据经典注疏,倒背如流,一无遗漏。于是,又问各朝史事,上下三千年,邓弼洋洋洒洒如数家珍。至此,邓弼笑问:“这下,二位服不服气?”

两个书生,四目相视,大惊失色,不敢再问。邓弼要来酒碗,开怀痛饮,披头散发,跳跃呼叫:“老子今天,镇服老儒啦!古时学者,重在培养浩然之气,今日书生,一穿长衫,反而气息奄奄,光想凭着舞文弄墨的雕虫之技,小看天下豪杰。这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啊?你们这种人,还是趁早算了罢!”

这两个书生一向以多才多艺自负,听了邓弼此言,无地自容,下楼梯时,连脚都不知该怎么迈步了。回去以后,向和邓弼有来往的人悄悄打听,却都说,从未见他捧过书本,吟过诗文。

泰定末年,德王掌管西御史台,邓弼袖揣千言书,前往求见。门卫不肯通报,他便大声嚷叫:“你们难道就不晓得,关中有个邓伯翊吗?”

话音未落,一连撞倒几名士兵。嘈杂声惊动德王,他令手下把邓弼拽进府来,打算抽他一顿。邓弼毫无惧色,朗声申诉:“大王为何不以礼节对待壮士?

如今虽然号称天下无事,但东海岛上的部族(指日本),还没有称臣降服;西南众多野蛮部落,虽然说称臣进贡,却行使与中原皇帝一样的礼制。如果您能得到一两个像我这样的人才,让他们带领十万精锐善战的士卒去征伐,那么普天之下,就没有哪一处不是大王您的疆土了。大王您怎么不礼遇壮士呢!

满府上下听了这话,一个个吓得缩着脖子,舌头伸得老长,半天缩不回去。德王见此情景,便问他:“你既然自称壮士,能够披坚执锐,冲锋陷阵吗?”

邓弼回答:“能!”

“于百万大军之中,能够直取敌人上将首级吗?”

“能!”

“在兵败突围时,能够保护主帅安然脱险吗?”

回答还是一个字:“能!”

德王回头对身边的人说:“不妨让他试试。”

又问邓弼需要什么,邓弼说:“铠甲一副,快马一匹,雌雄剑一对。”

德王吩咐左右一一照办。又暗中挑选了五十名武艺高强的精壮骑兵,先行奔赴城东门之外,然后,才让邓弼出发。德王亲临现场观战,全府的人也都跟去,要看个究竟。等邓弼赶到,众兵便刀枪并举,向前扑来。邓弼虎啸而奔,士兵们连人带马,连连倒退,个个吓得面无人色。一会儿尘土漫天,在云雾中只看见双剑飞舞,接二连三地把马头砍落,鲜血四溅。

德王高兴得拍着大腿,连声赞叹:“真是壮士,真是壮士呀!”

并命令舀酒犒劳。邓弼接过酒来,并不拜谢,站在那里,一饮而尽。从此,邓弼名震一时。甚至有人把他与五代名将“王铁枪”相提并论。

德王亲上表章,向皇帝举荐邓弼。不巧,当朝宰相与德王不和,从中作梗,便把此事搁置下来。邓弼听说以后,打量着自己的身躯,不禁仰天长叹:“天生一副钢筋铁骨,不能立功万里边疆,只能老死于三尺蒿草之下。命该如此,生不逢时,还有什么可说。”于是,上了王屋山当道士去了。十年之后,默默死去。

史官按:邓弼死后不到二十年,天下大乱,中原大地,方圆千里,百姓流亡,人迹罕见。连回归的燕子,都找不到可以筑巢的人家,只好栖息在树木之间。假使邓弼不死,定能大有作为。太可惜了。他的鬼魂不灵则已,倘若有灵,我知道他一定会因此而怒发冲冠的!

注释

(1)紫棱:比喻锋芒。

(2)以力雄人:凭力量称雄于人。

(3)擘:同“掰”,分开。

(4)拳其脊:用拳头打牛的脊背。

(5)折仆地:牛脊折断,跌倒在地。仆,向前跌倒。

(6)舁:抬。

(7)使酒:醉酒发脾气。

(8)不我从:“不从我”的倒置,不依从我,不答应我的邀请。

(9)亡命:逃亡,逃命。

(10)山泽:山林与川泽。旧时绿林、响马多啸聚于这些地方。

(11)不能忍君苦:不能受你们的气。忍,容忍,忍受。苦,指受气而产生的苦恼。

(12)中筵:正中的座位。

(13)箕踞:像簸箕那祥伸两足而坐着。这是一种踞傲不恭的姿态。《庄子·至乐》:“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14)雅:平时。

(15)酒狂:借酒发狂。

(16)相视如涕唾:看做和鼻涕、唾液一样的东西,极言轻视。

(17)速:邀请。

(18)四库书:指经、史、子、集四类书。

(19)即:如果。

(20)血是刃:让血沾染这把刀,意思是用刀自刎。血,作动词用。刃,刀。

(21)遽:迅速,立即。

(22)七经:指《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易经》《春秋》《论语》等儒家七种经典著作。具体所指七书,历代有异。

(23)传疏:解释经文的文字称传,为传作解释的称疏。

(24)纚纚如贯珠:意思是回答得流畅。纚纚,绳索长而下垂的样子。贯珠,成串的珠子,意即连缕不断。

(25)惨沮:丧气。

(26)被发:披散头发。被,同“披”。

(27)服:穿。

(28)奄奄欲绝:气息微弱得将要死去,极言文弱不支的样子。

(29)驰骋文墨:卖弄学问。

(30)儿抚:像摆弄小孩子一样摆弄。

(31)挟册呻吟:捧着书诵读。

(32)泰定:元泰定帝也孙铁木耳年号。

(33)德王:指安德王不答失里。

(34)执法:考核、纠察官吏的政绩。

(35)西御史台:指元代在陕西所设的行御史台。

(36)造书:写信。

(37)袖:用如动词,藏在袖里。

(38)阍卒:守门的士兵。

(39)踣:跌倒。

(40)隶人:差役。

(41)捽入:抓进来。

(42)东海岛夷:指日本。

(43)臣顺:归顺称臣。

(44)间者:有时候。

(45)互市:中外通商。

(46)鄞:今浙江省鄞县。

(47)斫:砍。

(48)控弦引矢:拉开弓搭上箭。

(49)西南诸蛮:指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落。

(50)黄屋:古代皇帝所乘的一种以黄缯做车盖里子的车。

(51)左纛:古代皇帝所乘一种车,左边有纛。纛,毛羽所制的大旗。

(52)称制:行使皇帝的权力。

(53)十万横磨剑:后晋出帝时致书契丹,称孙不称臣。契丹指责后晋,景延广对契丹使臣说:“晋有横磨大剑十万口,翁要战则来。”此处指精良的军队。

(54)阴戒:暗中嘱咐。

(55)槊:长予。

(56)暨:等到。

(57)辟易:惊吓得后退。《史记·项羽本纪》:“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58)涔涔:血流不止的样子。

(59)抚髀:拍着大腿。

(60)王铁枪:五代名将王彦章,随朱温转战各地,使用两支铁枪,各重百余斤,骁勇无比,人称“王铁枪”。

(61)有隙:不和。

(62)格:阻止。

(63)不下:不批准。

(64)立勋万里外:在边疆建立功勋。

(65)槁死三尺蒿下:枯死在高高的野草下。

(66)时:机遇。

(67)王屋山:位于今山西省阳城县。

(68)殆绝:将近灭绝。

(69)玄鸟:燕子。

(70)来降,失家:指房屋倒毁,燕子无处筑巢,失去家园。

全文拼音版

qínshì
dèngqínrénshēnzhǎngchǐshuāngyǒuléngkāishǎnshǎndiànnéngxióngrénlínniúfāngdòubāiquánzhéshìménshíshírénnéngliǎngshǒuchízhīxíngránhǎo使shǐjiǔshìrénrénjiànzhéyuēkuángshēngjìnjìn
yǐnchānglóuxiāoféngliǎngshūshēngguòxiàqiāngòngyǐnliǎngshēngjiànrénzhīyuējūnzhōngcóngshājūnwángmìngzǒushāněrnéngrěnjūn
liǎngshēngcóngzhīzhōngyánzhǐzuǒyòuliǎngshēngzuòjiǔxiàowèijiǔhānjiědāozhìànshàngkēngránmíngliǎngshēngwénjiǔkuángzǒuzhǐzhīyuēzǒuzhīshūjūnzhìxiāngshìtuòjīnfēijūnyǐnshǎoxiōngzhōngpíngěrshūcóngjūnwènnéngdāngxuèshìrèn
liǎngshēngyuēyǒushìzāi
zhāijīngshùshíkòuzhīzhuànshūyánxúndàishǐshàngxiàsānqiānniánguànzhūxiàoyuējūnděngwèi
liǎngshēngxiāngcǎngǎnzàiyǒuwènsuǒjiǔbèitiàojiàoyuējīndàolǎoshēngzhěxuézàiyǎngjīnrénfǎnyǎnyǎnjuéchíchěngwénérshìháojiézāizāijūnděngxiū
liǎngshēngduōcáiwényánkuìxiàlóuchéngguīxúnsuǒyóuwèichángjiànxiéshēnyín
tàidìngchūwángzhí西shǐtáizàoshūshùqiānyánxiùzhīhūnwèitōngyuēruòzhīguānzhōngdèng
liánshùrénshēngwénwángwánglìngrénzuóbiānzhīshèngyuēgōngnàizhuàngshì
jīntiānxiàsuīhàoshìdōnghǎidǎoshàngwèichénshùnjiānzhějiàhǎijiànshìyínmǎnsuǒchūhuǒdāozhuózhùshāshāngzhōngguómínzhūjiāngjūnkòngxiányǐnshǐzhuīzhìyángqiězhànqiěquèkuīguówèishén西nánzhūmánsuīyuēchēngchénfènggòngchénghuángzuǒdàochēngzhìzhōngguóděngyóuzhìshìsuǒtóngfènchéngzhěèrbèishíwànhéngjiànzhīdōng西wèisuǒchūfēiwánggōngnàizhuàngshì
tíngzhōngrénwénzhījiēsuōjǐngshéshéjiǔnéngshōuwángyuēěrhàozhuàngshìjiěchímáozàoqiándēngjiānchéng
yuēnéng
bǎiwànjūnzhōngjiāng
yuēnéng
wéikuìzhènbǎoshǒulǐng
yuēnéng
wángzuǒyòuyuēshìzhī
wènsuǒyuētiěkǎiliángxióngjiànèr
wángmìnggěiyīnjièshànshuòzhěshírénchíchūdōngménwàiránhòuqiǎnwǎngwánglínguānkōngsuízhīzhìzhòngshuòbìngjìnhǒuérbēnrénshímiànéryānchénzhǎngtiāndànjiànshuāngjiànfēiyúnzhōngliánzhuóshǒuduòxuècéncén
wánghuānyuēchéngzhuàngshìchéngzhuàngshì
mìngsháojiǔláoyǐnbàiyóushìkuángmíngzhènshízhìzhīwángtiěqiāngyún
wángshàngzhāngjiànzhūtiānzihuìchéngxiāngwángyǒushìxiàhuánshìtànyuētiānshēngtóngjīntiě使shǐxūnwànwàinǎigǎosānchǐhāoxiàmìngshíshàngyánsuìwángshānwèidàoshìhòushíniánzhōng
shǐguānyuēwèièrshíniántiānxiàluànzhōngyuánshùqiānrényǐngdàijuéxuánniǎoláijiàngshījiājìnglínjiān使shǐzàidāngyǒujiànzāiguǐlíngruòyǒulíngzhīshàngchōng

作者介绍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谥号文宪。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汉族。明初文学家,曾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因其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

宋濂的诗

相关推荐

秦风·车邻

〔先秦〕诗经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阪有漆,隰有栗。既见君子,并坐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耋。

阪有桑,隰有杨。既见君子,并坐鼓簧。今者不乐,逝者其亡。

秦中吟十首·其五·不致仕

〔唐代〕白居易

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

何乃贪荣者,斯言如不闻?

可怜八九十,齿坠双眸昏。

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

挂冠顾翠緌,悬车惜十轮。

金章腰不胜,伛偻入君门。

谁不爱富贵?谁不恋君恩?

年高须告老,名遂合退身。

少时共嗤诮,晚岁多因循。

贤哉汉二疏,彼独是何人?

寂寞东门路,无人继去尘。

秦中吟十首·其八·五絃

〔唐代〕白居易

清歌且罢唱,红袂亦停舞。

赵叟抱五弦,宛转当胸抚。

大声粗若散,飒飒风和雨。

小声细欲绝,切切鬼神语。

又如鹊报喜,转作猿散苦。

十指无定音,颠倒宫徵羽。

坐客闻此声,形神若无主。

行客闻此声,驻足不能举。

嗟嗟俗人耳,好今不好古。

所以绿窗琴,日日生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