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采桑子》组词十首中的第一首。全词以"轻舟绿水"的惬意游踪起笔,"芳草笙歌"铺展湖岸风情,"琉璃水面"的奇妙比喻捕捉刹那静观,"沙禽惊飞"的动态细节收束全篇。词人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的多维感知,将西湖春色凝练为流动的画卷,语言清新明快而意境悠远,体现了北宋前期词"雅丽和婉"的审美追求。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此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欧阳修退居颍州西湖时,时年65岁的诗人已完成《新五代史》编纂。组词十首为追慕唐代白居易《忆江南》而作,本首聚焦"静观自得"的游湖体验。词中"琉璃"喻水面的写法,既受佛经"琉璃世界"影响,也反映宋代工艺审美,清代先著《词洁》评此词"体物之妙,侔于造化"。
翻译注释
翻译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注释
(1)轻舟:轻便的小船。
(2)短棹:划船用的小桨。
(3)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阜阳市西北。
(4)绿水:清澈的水。
(5)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6)隐隐:隐约。
(7)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8)琉璃:一种光滑细腻的釉料,多覆在盆、缸、砖瓦的外层。这里喻指水面平静澄碧。
(9)涟漪:水的波纹。
(10)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欧阳修的诗
相关推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