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三首·其二

〔宋代〕苏轼

雪里开花却是迟,何如独占上春时。

也知造物含深意,故与施朱发妙姿。

细雨浥残千颗泪,轻寒瘦损一分肌。

不应便杂夭桃杏,半点微酸已著枝。

作品简介

《红梅三首》 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第一首诗以拟人的手法,写红梅也是写诗人的风骨本性。第二首诗以烘托的手法,写红梅也是写诗人的独特风姿。第三首诗以自感的手法,写红梅也是写诗人的新生面貌。整组诗以红梅喻人,实际也是诗人自己人格精神的真实写照,显示了诗人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情操。整组诗构思奇特而新颖,不落俗套,用韵考究,自然混成。

创作背景

这组诗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贬黄州团练副使期间。诗人谪居黄州时,刚刚经历了“乌台诗案”的“洗礼”,对官场险恶、政治黑暗有了深切体会。生死一劫后,心境大变,心灰意冷之余日趋恬澹。因生活困顿,常带领家人开垦荒地,躬耕以求自足。取别号“东坡居士”便在此时。中国古代许多文人都喜欢梅花。因为严冬时节,百花凋零,独有梅花以孤高瘦劲的枝干挺立于凛冽的寒风之中,以皎洁的花灿然开放于冰天雪地里。它象征着一种气节,体现着一种精神,所以它的身影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文人的诗文作品中。苏轼也很喜欢梅花。来到黄州以后,他又多次题咏梅花,这首组诗便是其中之一。

翻译注释

翻译

每到雪天,红梅总是后百花开真是迟,为什么要独占早春的好时光而不违时?

我也懂得大自然的创造者所怀的深意,特地给红梅涂上红色,显露国色天姿。

细雨打湿的是残剩枝上谢落的红花瓣,轻寒枯损的则是红梅树上小小的干枝。

不须去适应、混杂于艳丽桃花杏蕊里,小量的雨水,已把梅树湿润出了新枝。

注释

(1)何如独占上春时:反诘梅格。秦韬玉《牡丹》:“独把一春皆占断,固留三月始教开。”

(2)造物:自然界的创造者。

(3)施朱:涂以红色。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犹言涂脂抹粉。

(4)浥:雨水涅润。

(5)残:剩余。

(6)千颗泪:极喻众多谢落的梅花瓣。

(7)瘦损:枯瘦,枯损。

(8)肌:肌体。这里指红梅的枝干。

(9)微酸:微雨。

(10)著枝:发出新枝。

全文拼音版

hóngméisānshǒu··èr
xuěkāihuāquèshìchízhànshàngchūnshí
zhīzàohánshēnshīzhūmiào姿
cánqiānlèiqīnghánshòusǔnfēn
yīng便biànyāotáoxìngbàndiǎnwēisuānzhezhī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红窗月·燕归花谢

〔清代〕纳兰性德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是一般风景,两样心情。犹记碧桃影里、誓三生。

乌丝阑纸娇红篆,历历春星。道休孤密约,鉴取深盟。语罢一丝香露、湿银屏。

红林檎近·风雪惊初霁

〔宋代〕周邦彦

风雪惊初霁,水乡增暮寒。树杪堕飞羽,檐牙挂琅玕。才喜门堆巷积,可惜迤逦销残。渐看低竹翩翻。清池涨微澜。

步屐晴正好,宴席晚方欢。梅花耐冷,亭亭来入冰盘。对前山横素,愁云变色,放杯同觅高处看。

红楼梦十二曲·枉凝眉

〔清代〕曹雪芹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红林擒近·寿词·满路花

〔宋代〕陈允平

三万六千顷,玉壶天地寒。庾岭封的皪,淇园折琅玕。漠漠梨花烂漫,纷纷柳絮飞残。直疑潢潦惊翻,斜风溯狂澜。

对此频胜赏,一醉饱清欢。呼䣔童翦韭,和冰先荐春盘。怕东风吹散,留尊待月,倚阑莫惜今夜看。

红桥游记

〔清代〕王士祯

出镇淮门,循小秦淮折而北,陂岸起伏多态,竹木蓊郁,清流映带。人家多因水为园亭树石,溪塘幽窃而明瑟,颇尽四时之美。拿小艇,循河西北行,林木尽处,有桥宛然,如垂虹下饮于涧;又如丽人靓妆袨服,流照明镜中,所谓红桥也。

游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陆径,必出红桥下。桥四面触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间,菡萏作花,香闻数里,青帘白舫,络绎如织,良谓胜游矣。予数往来北郭,必过红桥,顾而乐之。

登桥四望,忽复徘徊感叹。当哀乐之交乘于中,往往不能自喻其故。王谢冶城之语,景晏牛山之悲,今之视昔,亦有怨耶!壬寅季夏之望,与箨庵、茶村、伯玑诸子,倚歌而和之。箨庵继成一章,予以属和。

嗟乎!丝竹陶写,何必中年;山水清音,自成佳话,予与诸子聚散不恒,良会未易遘,而红桥之名,或反因诸子而得传于后世,增怀古凭吊者之徘徊感叹如予今日,未可知者。

红梅三首·其一

〔宋代〕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