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是宋代诗人刘筠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颔联、颈联分别描写各种环境中的柳絮情态,境界开扬拓展,尾联转入宫中柳絮,徒然索漠伤神,联系到作者三入翰林、备受排斥而守正不阿的遭际,故其寄托了个人感喟。全诗出语平淡无奇,立意却见出几分高妙,较为平畅、有韵味。
柳絮
半减依依学转蓬,班骓无奈恣西东。
平沙千里经春雪,广陌三条尽日风。
北斗城高连蠛蠓,甘泉树密蔽青葱。
汉家旧苑眠应足,岂觉黄金万缕空。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此诗见录于《西昆酬唱集》。此集起于景德二年(1005)迄于大中祥符二年(1009),时刘筠以秘阁校理预修《册府元龟》。而距诗人咸平五年(1002)校太清楼书,擢为第一,初入宫禁,已多历年所,年龄则已过三十五而尚不满四十。刘筠与杨亿是西昆诗人中对现实政治比较清醒,较有正义感的人物。所以他虽身居清华之职,却并未为“昆山玉府”的“仙境所陶醉。当时他与杨亿在《宜曲》《汉武》《明皇》等作品中,就已对内外政策作了借古喻今的讽喻。后来在与权臣丁谓(亦为西昆体作者)的斗争中更因守正不阿而外放,曾有“奸人用事,安可一日居此”之壮语,而为朝野所敬佩。《柳絮》诗所写“眠足而起,不知华已虚度”的宫柳形象,实是久居宫禁而青春刚过的诗人的自伤与自警。
翻译注释
翻译
轻风吹过,柳絮像转蓬一样纷飞而起,摇曳、飘荡之间,婀娜、轻柔之态已半减,让离别之人折柳相赠时,平添一番无可奈何的愁绪,只得一任马儿各奔东西。
花絮漫舞,一片片广袤的沙原宛如盖上了洁白的春雪;杨花轻飞,一条条宽阔的街道整日风吹不息。
北斗城墙,崔巍高耸,唯见蠛蠓蔽天;甘泉宫内,树木茂密,满目青葱一片。
汉家旧苑的柳树呵,该已睡足,是否发现那万缕千丝的枝条上,金黄的柳花已随风飞尽?
注释
(1)柳絮:亦称“杨花”,它是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的绒毛,每当春末,随风飘散,满天飞舞,轻盈如絮,因以为称。
(2)依依:轻柔披拂貌。《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3)转蓬:即飞蓬,因断根后随风飘转,故称。
(4)斑骓:有杂色花纹的马。斑,有杂色花纹的马。
(5)骓:毛色黑白相间的马。
(6)恣:听任,随意,不受拘束。
(7)平沙:广阔沙原旷野。
(8)广陌:宽阔的街道。
(9)北斗城:汉代长安故城的别称,在今西安市北。《三辅黄图》:长安“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汉京城为斗城。”亦简称为“斗城”。
(10)蠛蠓:一种小的飞虫。
(11)甘泉:宫名,即甘泉宫。杨雄《甘泉赋》:“翠玉树之青葱。”
(12)汉家旧苑眠应足:化用《三辅旧事》“汉宫苑有柳如人形,号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形容柳枝起伏不定。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刘筠的诗
相关推荐
柳营曲·江上烟艇闲
江上烟艇闲,雨蓑乾,渔翁醉醒江上晚。啼鸟关关,流水潺潺,乐似富春山。
数声柔橹江湾,一钩香饵波寒。回头贪兔魄,失意放渔竿;看,流下蓼花滩。
柳梢青·数声鶗鴂
数声鶗鴂。可怜又是,春归时节。满院东风,海棠铺绣,梨花飘雪。
丁香露泣残枝,算未比、愁肠寸结。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干风月。
柳腰轻·英英妙舞腰肢软
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锦衣冠盖,绮堂筵会,是处千金争选。顾香砌、丝管初调,倚轻风、佩环微颤。
乍入霓裳促遍。逞盈盈、渐催檀板。慢垂霞袖,急趋莲步,进退奇容千变。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肠断。
柳枝五首·其二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
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柳梢青·与龟翁登研意观雪怀癸卯岁腊朝断桥并马之游
断梦游轮。孤山路杳,越树阴新。流水凝酥,征衫沾泪,都是离痕。
玉屏风冷愁人。醉烂漫、梅花翠云。傍夜船回,惜春门掩,一镜香尘。
柳敬亭说书
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疤癗,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善说书。一日说书一回,定价一两。十日前先送书帕下定,常不得空。
南京一时有两行情人:王月生、柳麻子是也。余听其说景阳冈武松打虎白文,与本传大异。
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然又找截干净,并不唠叨。?夬声如巨钟,说至筋节处,叱咤叫喊,汹汹崩屋。武松到店沽酒,店内无人,謈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瓮瓮有声。闲中著色,细微至此。
主人必屏息静坐,倾耳听之,彼方掉舌。稍见下人呫哔耳语,听者欠伸有倦色,辄不言,故不得强。
每至丙夜,拭桌剪灯,素瓷静递,款款言之。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摘世上说书之耳,而使之谛听,不怕其不齰舌死也。柳麻貌奇丑,然其口角波俏,眼目流利,衣服恬静,直与王月生同其婉娈,故其行情正等。
柳絮二阕·其二
絮雪纷纷不自持,乱愁萦困满春晖。
有时穿入花枝过,无限蜂儿作队飞。
柳堤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柳梢青·茅舍疏篱
茅舍疏篱。半飘残雪,斜卧低枝。可更相宜,烟笼修竹,月在寒溪。
宁宁伫立移时。判瘦损、无妨为伊。谁赋才情,画成幽思,写入新诗。
柳梢青·三山归途代白鸥见嘲
白鸟相迎,相怜相笑,满面尘埃。华发苍颜,去时曾劝,闻早归来。
而今岂是高怀。为千里、莼羹计哉。好把移文,从今日日,读取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