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一首咏物七律。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竹子的风姿与神韵,展现其四季不同的美感。首联“宜烟宜雨又宜风”总写竹的适应性,颔联“移得萧骚”“洗来疏净”以拟人手法写竹的移植与清雅;颈联“春芽迸”“夏荫浓”刻画竹的生长动态;尾联“杏花穿翠”则赋予竹以包容的品格。全诗语言清丽,对仗精工,通过多角度观察,将竹的生态美与人文意趣融为一体,体现了晚唐咏物诗“不即不离”的艺术特色。
竹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
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
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这植物既适合烟雨蒙蒙的环境,又耐得住风吹,它能轻拂水面,遮掩村庄,还穿插在松树之间。
从远处的寺庙移植过来,经过清洗后显得更加疏朗洁净,远处的山峰也清晰可见。
春天时,它长到台阶上,藓苔被顶开,新芽冒出来;夏天,它环绕在小径旁,莎草微微摇曳,树荫浓密。
那调皮的杏花多情多意,几枝穿过翠绿的叶子,与它和谐相融,真是好看。
注释
(1)萧骚:萧条凄凉。
(2)无赖:似憎而实爱,含亲昵意。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郑谷的诗
相关推荐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竹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竹枝词九首(并引)
【其一】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其二】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其三】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其四】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家住成都万里桥。
【其五】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其六】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其七】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其八】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其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畬。
竹枝词二首·其一
浮云一百八盘萦,落日四十八渡明。
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
竹枝词二首·其二
撑崖拄谷蝮蛇愁,入箐攀天猿掉头。
鬼门关外莫言远,五十三驿是皇州。
竹枝词四首·其三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簇簇,江篱湿叶碧凄凄。
竹枝词四首·其二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竹枝词四首·其一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一时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