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

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

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作品简介

《竹》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一首咏物七律。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竹子的风姿与神韵,展现其四季不同的美感。首联“宜烟宜雨又宜风”总写竹的适应性,颔联“移得萧骚”“洗来疏净”以拟人手法写竹的移植与清雅;颈联“春芽迸”“夏荫浓”刻画竹的生长动态;尾联“杏花穿翠”则赋予竹以包容的品格。全诗语言清丽,对仗精工,通过多角度观察,将竹的生态美与人文意趣融为一体,体现了晚唐咏物诗“不即不离”的艺术特色。

翻译注释

翻译

这植物既适合烟雨蒙蒙的环境,又耐得住风吹,它能轻拂水面,遮掩村庄,还穿插在松树之间。

从远处的寺庙移植过来,经过清洗后显得更加疏朗洁净,远处的山峰也清晰可见。

春天时,它长到台阶上,藓苔被顶开,新芽冒出来;夏天,它环绕在小径旁,莎草微微摇曳,树荫浓密。

那调皮的杏花多情多意,几枝穿过翠绿的叶子,与它和谐相融,真是好看。

注释

(1)萧骚:萧条凄凉。

(2)无赖:似憎而实爱,含亲昵意。

全文拼音版

zhú
yānyòufēngshuǐcángcūnjiānsōng
xiāosāocóngyuǎnláishūjìngjiànqiánfēng
qīnjiēxiǎnchāichūnbèngràojìngshāwēixiàyīnnóng
làixìnghuāduōshùzhī穿chuāncuìhǎoxiāngróng

作者介绍

郑谷(851—910),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唐僖宗光启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郑谷的诗

相关推荐

〔唐代〕李贺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竹枝词九首(并引)

〔唐代〕刘禹锡

【其一】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其二】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其三】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其四】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家住成都万里桥。

【其五】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其六】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其七】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其八】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其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