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琴兴

〔唐代〕常建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作品简介

《江上琴兴》是唐代诗人常建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江上抚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通过琴声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展现了诗人高超的琴艺和深邃的心境。此外,诗中还蕴含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自身才华和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

《江上琴兴》此诗创作于贞观年间,正值唐太宗李世民治理国家之际,社会政治较为稳定,经济逐渐繁荣,文化艺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常建在仕途上曾有过一定的成就,但随后因为种种原因而遭遇挫折,深感怀才不遇的痛苦。在这个时期,他寄情山水,寻求心灵的慰藉。江上弹琴的场景给了他深刻的触动,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翻译注释

翻译

江上调着玉琴,调一次弦就清一次心。

泠泠的调完了七根琴弦,周边的森林越發的幽静阴凉。

江中的月影更白幽蓝的江水也越發的深沉。

才知道这梧桐木做的古琴可以佩上黄金的徽标。

注释

(1)泠泠:形容声音清越、悠扬。

(2)梧桐:可为琴木。

(3)徽黄金:金琴徽,言琴的珍贵。徽,即琴徽,繫琴弦的绳,後亦指七弦琴琴面十三个指示音节的标识。

全文拼音版

jiāngshàngqínxīng
jiāngshàngtiáoqínxiánqīngxīn
línglíngxiánbiànwànchéngyōuyīn
néng使shǐjiāngyuèbáiyòulìngjiāngshuǐshēn
shǐzhītóngzhīhuīhuángjīn

作者介绍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其诗以山水田园见长,风格清幽淡远,语言洗练自然,代表作《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为传世名句。诗作多表现隐逸情趣与禅理哲思,与王维、孟浩然等共同开创盛唐山水诗派。虽存诗仅五十余首,但艺术成就颇高,殷璠《河岳英灵集》评其诗"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作为盛唐重要山水诗人,其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常建的诗

相关推荐

江天暮雪

〔元代〕陈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江城子·病起春尽

〔明代〕陈子龙

一帘病枕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添我千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恋芳丛,绕游蜂,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江上闻笛

〔唐代〕王昌龄

横笛怨江月,扁舟何处寻。

声长楚山外,曲绕胡关深。

相去万馀里,遥传此夜心。

寥寥浦溆寒,响尽惟幽林。

不知谁家子,复奏邯郸音。

水客皆拥棹,空霜遂盈襟。

羸马望北走,迁人悲越吟。

何当边草白,旌节陇城阴。

江城子·观别

〔金代〕元好问

旗亭谁唱渭城诗,酒盈卮,两相思。万古垂扬,都是折残枝。旧见青山青似染,缘底事,淡无姿。

情缘不到木肠儿,鬓成丝,更须辞。只恨芙蓉,秋露冷胭脂。为问世界离别泪,何日是,滴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