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千》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开头两句写秋千荡下,如云中仙女飘忽而至;第三句写秋千荡上的潇洒与惊险,刚风之力望不及之险,状极少女之矫健与身手不凡;最后一句以夸张的手法写秋千荡得之惊险与刺激。全诗仅仅摄取了一上、一下两个动作的镜头,寥寥数语,生动地描写出了一位姑娘荡秋千的美妙情态,维肖维妙。
秋千
齐云楼外红络索,是谁飞下云中仙?
刚风吵起望不极,一对金莲倒插天。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秋千》此诗《续奁集二十咏》中的一篇,当作于元顺帝至正(1341—1368年)初年杨维桢游居平江(今江苏苏州)之时,诗人于齐云楼内,观楼外一女子荡秋千所作。
翻译注释
翻译
齐云楼外系着红色绳索的秋千上,是哪个从云中飘然而来的仙女?
你看她乘风而起,荡在最高处,只见那三寸金莲倒插蓝天。
注释
(1)秋千:一种年轻女性所玩的器具,多设置于贵族和当权者的庭院中。
(2)齐云楼:楼名,古名月华楼。唐曹恭王所建。后又名飞云阁。古址在旧吴县(今苏州)子城上。
(3)络索:系在秋千上的绳索。
(4)刚风:高处的风,劲风。也作“罡风”。
(5)金莲:形容女子的小足。《南史·齐东昏侯纪》载:“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后因称女子缠过的小脚为“金莲”。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杨维桢的诗
相关推荐
秋江送别二首·其一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词
清夜宫车出建章,紫衣小队两三行。
石阑干畔银灯过,照见芙蓉叶上霜。
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
昔人怀井邑,为有挂冠期。
顾我飘蓬者,长随泛梗移。
越吟因病感,潘鬓入愁悲。
北指邯郸道,应无归去期。
秋登越王台
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蛇龙最可哀。
十七史从何说起,三千劫几历轮回。
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
临睨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
秋径
杉竹清阴合,闲行意有凭。
凉生初过雨,静极忽归僧。
虫迹穿幽穴,苔痕接断棱。
翻思深隐处,峰顶下层层。
秋下荆门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秋浦寄内
我今寻阳去,辞家千里馀。
结荷倦水宿,却寄大雷书。
虽不同辛苦,怆离各自居。
我自入秋浦,三年北信疏。
红颜愁落尽,白发不能除。
有客自梁苑,手携五色鱼。
开鱼得锦字,归问我何如。
江山虽道阻,意合不为殊。
秋日三首·其一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秋日三首·其三
连卷雌霓小西楼,逐雨追晴意未休。
安得万妆相向舞,酒酣聊把作缠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