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歌》是五代时期高僧契此(即布袋和尚)创作的一首禅理诗。此诗以农夫插秧的劳动场景为喻,阐发佛家修行与人生哲理。首句“种福田”双关,既指农耕又喻积德修行;次句“低头见水中天”暗示谦卑中反观自在;第三句以“六根清净”比秧苗成稻,道明心净则果成;末句“后退原来是向前”揭示退让谦逊中蕴含进步之智。全诗语言浅白而禅机深远,将劳动与悟道完美融合,展现禅宗“平常心是道”的宗旨。
插秧歌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农夫插秧时,一根接着一根往下插满整片田地,低下头就能看到倒映在水田里的天空。
当我们身心不再被外界影响,才能悟道。正是因为农夫插秧时退后,所以插秧工作才会有进展。
注释
(1)青苗:指稻秧。
(2)福田:谓积德行善可得福报,如播种田地可得收获。
(3)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此句以六根清净方可学佛修道,比喻插秧时洗净秧根有利秧苗成长。
(4)后退原来是向前:此句大实话,富含哲理,乃暗喻方便修行之法。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送李侍御赴安西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
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
画鸡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陈留市隐
市井怀珠玉,往来人未逢。
乘肩娇小女,邂逅此生同。
养性霜刀在,阅人清镜空。
时时能举酒,弹镊送归鸿。
杨柳八首·其五
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
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春草绿萋萋。
调笑令·边草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邳州道中
十六年来此重过,石梁全圮水增波。
树如客鬓凋疏早,路似人心坎廪多。
但使耕桑欢畎亩,不劳词赋动关河。
行踪已踏天涯半,岂料羸骖困碾窝。
观插秧
插秧如插针,琐细亦良苦。
分徒一夫积,终亩众力举。
曾不旬日间,绿遍天涯土。
周家重开国,幸勿轻农圃。
插秧歌
田中水满风凄凄,青秧没垄村路迷。
家家趁水秧稻畦,共唱俚歌声调齐。
树头幽鸟声剥啄,半雨半晴云漠漠。
五白草斑谁敢闲,农夫饷田翁自作。
去年两经群盗来,妇儿垂泣翁更哀。
蚕丛烧尽不成茧,陵陂宿麦无根荄。
今年插秧忧夏旱,旱得雨时兵复乱。
官军捕贼何时平,处处村村闻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