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东坡壶中九华》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借写异石的归属过程,暗寓友人苏轼一生跌宕起伏的遭遇。人与石完美地合而为一,将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很好地融入其中,外表旷达的语言中蕴含对生死之悲的感悟,给人多层次的审美感受。全诗结构巧妙,行文曲折,韵律优美,十分耐人寻味。
追和东坡壶中九华
有人夜半持山去,顿觉浮岚暖翠空。
试问安排华屋处,何如零落乱云中。
能回赵璧人安在?已人南柯梦不通!
赖有霜钟难席卷,袖椎来听响玲珑。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追和东坡壶中九华》此诗作于崇宁元年(1102)五月。苏轼南迁时路过江西湖口,见李正臣异石,因其有九峰,与安徽青阳县的九华山十分相似,又因传说中神仙壶公腰悬一壶,其中别有天地日月,因此取名“壶中九华”。黄庭坚因此作此诗。
翻译注释
翻译
不知是谁,在半夜偷偷地把山搬走,突然觉得浮动的林雾、青翠的山色都顿时消失不见了。
不妨想一想,与其把这奇石放置在豪华的房子里,还不如让它零落在云山之中好一些。
能完璧归赵的人,如今又在哪里呢?过去的事情如同梦境一般!
值得庆幸的是,有石钟山在,难以席卷而去,还是带个槌子去敲敲,听听它发出的清越的响声吧。
注释
(1)持山去:这里指异石为人取去。
(2)浮岚:山中飘浮的云气。
(3)暖翠:天晴时青翠的山色。
(4)空:指这一切突然消失。
(5)赵璧:赵惠文王得和氏璧,秦昭王诈许以十五城易璧,蔺相如自愿奉璧前往,说:“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6)霜钟:指江西湖口的石钟山。苏轼考察其由来,写了《石钟山记》。
(7)袖椎:衣袖里藏着椎子。
全文拼音版
追和东坡壶中九华
有人夜半持山去,顿觉浮岚暖翠空。
试问安排华屋处,何如零落乱云中。
能回赵璧人安在?已人南柯梦不通!
赖有霜钟难席卷,袖椎来听响玲珑。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与苏轼并称“苏黄”,开创江西诗派,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其诗奇崛瘦硬,词亦清旷,代表作《登快阁》《寄黄几复》等。书法独树一帜,为“宋四家”之一。仕途坎坷,晚年屡遭贬谪。艺术追求“不俗”境界,诗书画均对后世影响深远,堪称宋代文化巨匠。
相关推荐
追和柳恽
汀洲白蘋草,柳恽乘马归。
江头樝树香,岸上蝴蝶飞。
酒杯箬叶露,玉轸蜀桐虚。
朱楼通水陌,沙暖一双鱼。
追和东坡题李亮功归来图
今人常恨古人少,今得见之谁谓无。
欲学渊明归作赋,先烦摩诘画成图。
小池已筑鱼千里,隙地仍栽芋百区。
朝市山林俱有累,不居京洛不江湖。
追和何谢铜雀妓
佳人一壶酒,秋容满千里。
石马卧新烟,忧来何所似?
歌声且潜弄,陵树风自起。
长裾压高台,泪眼看花机。
追思柳恽汀洲之咏尚有遗妍因书一绝
杳杳烟波隔千里,白蘋香散东风起。
日落汀洲一望时,愁情不断如春水。
追感往事五首·其五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
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