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雨偶作

〔宋代〕刘敞

江上朝来雨,城中起寒色。

凄凄湿尘土,漠漠蔽空碧。

筑场看已晚,及物怅无益。

苞蓍怨下泉,客子长太息。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江上朝来雨,城中起寒色。

早晨江上飘起了雨,城里也是一片寒凉之景。

凄凄湿尘土,漠漠蔽空碧。

泥土被雨水打得湿漉漉的,灰蒙蒙的雾气遮蔽了碧蓝的天空。

筑场看已晚,及物怅无益。

此时想要筑场已经太晚了,对着眼前这一切,我感到十分惆怅,觉得做什么都无济于事。

苞蓍怨下泉,客子长太息。

看着被雨水淋湿的蓍草,似乎它们在埋怨着低洼处的积水,我这漂泊在外的人啊,只能长长地叹息。

注释

(1)寒色:寒冷时节的颜色、景色。如枯草、秃枝、荒凉的原野的颜色。

(2)漠漠:迷蒙貌。

(3)筑场:筑造场地。

冬雨偶作拼音版

dōngǒuzuò
jiāngshàngcháoláichéngzhōnghán
湿shīchénkōng
zhùchǎngkànwǎnchàng
bāoshīyuànxiàquánzhǎngtài

作品简介

《冬雨偶作》是宋代学者刘敞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冬日寒雨为抒情载体,首联“江上朝来雨,城中起寒色”以空间转换勾勒雨幕绵延之势;颔联“凄凄湿尘土,漠漠蔽空碧”连用叠词,既写雨丝浸透尘土的细密,又状阴云遮蔽天穹的浑茫;颈联“筑场看已晚”暗用《诗经》“九月筑场圃”典故,点明农事延误的焦虑,“及物怅无益”更将自然现象与民生疾苦相勾连;尾联“苞蓍怨下泉”化用《周易》“苞桑”意象与《诗经》“冽彼下泉”诗意,在占卜无望的哀叹中,将客子之愁升华为对天道不仁的诘问。全诗语言沉郁,情感深挚,展现北宋士大夫“忧道不忧贫”的济世情怀。

创作背景

《冬雨偶作》此诗应作于刘敞任职江浙期间(约公元1060-1065年),时江南冬季多雨成灾。诗中“筑场已晚”直指连绵阴雨导致禾稼无法收贮的现实困境,“苞蓍怨下泉”的占卜意象,既反映古人以蓍草占测年成的习俗,也暗合诗人作为经学家的身份特征——刘敞曾著《七经小传》深研《周易》。与范仲淹“江上往来人”的民生关怀一脉相承,此诗将自然观察、农事焦虑与经典诠释熔铸一炉,典型体现了北宋儒学复兴背景下士人的精神世界。

作者介绍

刘敞(1019—1068),字原父,号公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刘攽之兄,庆历六年(1046)中进士第二名。累迁知制诰,拜翰林学士。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曾奉命出使契丹。擅长研究《春秋》,不拘泥于前人评注。有《春秋权衡》《春秋传》《七经小传》《公是集》等。刘敞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冬至

〔唐代〕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冬日归旧山

〔唐代〕李白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

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

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

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冬夜寄温飞卿

〔唐代〕鱼玄机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

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

疏散未闲终遂愿,盛衰空见本来心。

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

冬青花

〔宋代〕林景熙

冬青花,花时一日肠九折。

隔江风雨清影空,五月深山护微雪。

石根云气龙所藏,寻常蝼蚁不敢穴。

移来此种非人间,曾识万年觞底月。

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

冬夜书怀

〔唐代〕王维

冬宵寒且永,夜漏宫中发。

草白霭繁霜,木衰澄清月。

丽服映颓颜,朱灯照华发。

汉家方尚少,顾影惭朝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