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墙欲高行

〔两汉〕曹植

龙欲升天须浮云,人之仕进待中人。

众口可以铄金,谗言三至,慈母不亲。

愦愦俗间,不辨伪真。

愿欲披心自说陈,君门以九重,道远河无津。

作品简介

《当墙欲高行》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三曹”之一曹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该诗运用“众口铄金”和“曾母投杼”两个典故,痛斥众谗惑听,混淆真伪,委婉地发泄了自己的愤怒怨恨之情,抒发了诗人因遭小人诬谗而不被任用,又无法向上陈说的悲伤。全诗句式或长或短,错落有致。

创作背景

魏文帝黄初四年(公元223年),雍丘王曹植循照往例,从雍丘前往京师洛阳朝贺。好不容易来到京都洛阳的关外,暗自思忖:既然自己有过,应当首先向皇帝哥哥谢罪才是。因而就叫随从人员留在关上,只是带着两、三个伴当,乔妆打扮,私自去进见清河长公主,希望她向皇帝说情。谁知他到关之事,关吏已经上报朝廷。皇帝派人“迎接”他,找不到他的下落。这就惊动了卞太后。她认为他自杀了,向着皇帝哭泣不止,弄得大家不知如何才好。恰好这时,他披着头发,赤着双脚,负着砍刀和椹板到了,太后才放下心来,后来皇帝叫他僻处在围着高墙的西馆,仍然不许他正式朝觐。虽然他仰瞻城阈,俯惟阙庭,长思永怀,忧心如焚,也见不着皇帝。他曾主动上疏,严历地斥责自己,但仍然见不着皇帝。在这种情况下,便写了《当墙欲高行》该诗。

翻译注释

翻译

龙要升天,须乘驾空中飘浮的云,人要仕进,须借皇帝宠信的人。

众口所毁可以熔金,谗言一多,慈母也会疑心。

混乱的世俗,不辨真假。

我真想将心里话向皇帝披陈。可皇帝离我那么远,无船渡过河,真是愁煞人!

注释

(1)墙欲高行:原属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古辞已失。当:代替、当作之意,亦即以此诗代替古辞《墙欲高行》。

(2)须:凭借,依靠。

(3)仕进:入仕做官。

(4)中人:指君主左右受宠信之人,如贵戚、宦官、佞臣之流。

(5)铄金:使金融化。铄:熔化。

(6)谗言三至,慈母不亲:用“曾参杀人”典故。据《战国策·秦策二》载:费人有与曾参同名者杀人,有人三次告诉曾母这一消息,曾母起初不信,后信以为真,逾墙而逃。这里借用此典故比喻谗言可畏,足以离间君臣关系。

(7)愦愦:混乱。

(8)俗间:世间。

(9)披心:披露心迹。

(10)君门以九重:宋玉《九辩》:“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此指国君深居难见,故身受谗言而无处申辩。

(11)无津:没有渡口,此指渡船或桥梁。

全文拼音版

dāngqiánggāoxíng
lóngshēngtiānyúnrénzhīshìjìndàizhōngrén
zhòngkǒushuòjīnchányánsānzhìqīn
kuìkuìjiānbiànwěizhēn
yuànxīnshuōchénjūnménjiǔchóngdàoyuǎnjīn

作者介绍

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之子,曹丕之弟。其诗赋辞采华茂,情感深挚,代表作《洛神赋》《七步诗》等展现非凡才情,被誉为“建安之杰”。早年受曹操宠爱,后因曹丕猜忌备受压制。诗以五言为主,开六朝绮丽文风先河,钟嵘《诗品》称其“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谢灵运有“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得八斗”之誉,足见其文学地位。

曹植的诗

相关推荐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唐代〕李白

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

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

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

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

心摇目断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巅。

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

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

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

长松之下列羽客,对坐不语南昌仙。

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落青云士。

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

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

当句有对

〔唐代〕李商隐

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

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

但觉游蜂饶舞蝶,岂知孤凤忆离鸾。

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

当来日大难

〔两汉〕曹植

日苦短,乐有馀,乃置玉罇办东厨。

广情故,心相於。

阖门置酒,和乐欣欣。

游马后来,袁车解轮。

今日同堂,出门异乡。

别易会难,各尽杯觞。

当事君行

〔两汉〕曹植

人生有所贵尚,出门各异情。

朱紫更相夺色,雅郑异音声。

好恶随所爱憎,追举逐虚名。

百心可事一君?巧诈宁拙诚。

当年卵化学为人

〔明代〕吴承恩

当年卵化学为人,立志修行果道真。

万劫无移居胜境,一朝有变散精神。

欺天罔上思高位,凌圣偷丹乱大轮。

恶贯满盈今有报,不知何日得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