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五首·其四

〔唐代〕元稹

安得心源处处安,何劳终日望林峦。

玉英惟向火中冷,莲叶元来水上干。

甯戚饭牛图底事,陆通歌凤也无端。

孙登不语启期乐,各自当情各自欢。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安得心源处处安,何劳终日望林峦。

怎样才能让内心本源处处安宁,何必整天盼着归隐山林?

玉英惟向火中冷,莲叶元来水上干。

美玉般的花英在火中偏能保持清冷,莲叶长在水上,叶心却是干的。

甯戚饭牛图底事,陆通歌凤也无端。

宁戚喂牛时唱歌图什么?陆通对着孔子唱凤歌又有什么缘由?

孙登不语启期乐,各自当情各自欢。

孙登沉默不语,荣启期自乐天命,每个人都顺着自己的性情,各自寻得欢乐就好。

注释

(1)林峦:树林与峰峦。泛指山林。

(2)甯戚:春秋卫人,齐大夫。

(3)陆通:春秋楚人,字接舆。昭王时,政令无常,乃佯狂不仕。时人称为楚狂。

放言五首·其四拼音版

fàngyánshǒu··
ānxīnyuánchùchùānláozhōngwànglínluán
yīngwéixiànghuǒzhōnglěngliányuánláishuǐshànggān
nìngfànniúshìtōngfèngduān
sūndēngdāngqínghuān

作品简介

《放言五首·其四》是唐代诗人元稹组诗中的第四首。此诗以心性修炼为内核,首联“安得心源处处安”以设问切入,将外在的“林峦”之慕转化为内在的心源求索;颔联“玉英火中冷”与“莲叶水上干”构成两组悖论式意象,以物质的特性隐喻人格的独立性;颈联“甯戚饭牛”与“陆通歌凤”并举,通过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姿态,揭示行为表象与精神本质的辩证关系;尾联“孙登不语”对接“启期乐”,在沉默与狂歌的极端对比中,最终抵达“各自当情”的多元价值认同。全诗用典密集而理路清晰,展现中唐诗歌由社会关怀向心性哲学转型的重要轨迹。

作者介绍

元稹(779—831),字微之,唐代著名诗人,河南洛阳人。与白居易并称“元白”,同倡“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反映现实。其诗题材广泛,代表作《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深情隽永,《遣悲怀》三首悼亡诗感人至深。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后卒于武昌节度使任上。诗风既有时事讽喻的犀利,又有言情悼亡的缠绵,传奇《莺莺传》更开创才子佳人小说模式,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元稹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放言五首·其三

〔唐代〕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放言五首·其五

〔唐代〕白居易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放鹧鸪词

〔唐代〕柳宗元

楚越有鸟甘且腴,嘲嘲自名为鹧鸪。

徇媒得食不复虑,机械潜发罹罝罦。

羽毛摧折触笼籞,烟火煽赫惊庖厨。

鼎前芍药调五味,膳夫攘腕左右视。

齐王不忍觳觫牛,简子亦放邯郸鸠。

二子得意犹念此,况我万里为孤囚。

破笼展翅当远去,同类相呼莫相顾。

放言五首·其四

〔唐代〕白居易

谁家宅第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定波。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

放言五首·其一

〔唐代〕白居易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甯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放歌行

〔唐代〕王昌龄

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

庆云从东来,泱漭抱日流。

升平贵论道,文墨将何求?

有诏徵草泽,微诚将献谋。

冠冕如星罗,拜揖曹与周。

望尘非吾事,入赋且迟留。

幸蒙国士识,因脱负薪裘。

今者放歌行,以慰梁甫愁。

但营数斗禄,奉养每丰羞。

若得金膏遂,飞云亦何俦。

放后遇恩不沾

〔唐代〕李白

天作云与雷,霈然德泽开。

东风日本至,白雉越裳来。

独弃长沙国,三年未许回。

何时入宣室,更问洛阳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