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何记室》是南朝梁诗人王僧儒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头两句,直抒思君不见的无限惆怅;中间两句描写秋天的夜景和因景而增的愁思;末两句运用神话故事,借羲和驾车去看友人,以消思愁。全诗用典自如,融情入景,情思真切。
寄何记室
思君不得见,望望独长嗟。
夜风入寒水,晚露拂秋花。
何由假日御,暂得寄风车。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寄何记室》此诗具体的创作时间已不可考。王僧儒与何逊皆是南朝梁有名的诗人,同在朝廷作高官,又是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同乡,常相交往,友情甚笃。离别之后,诗人萦怀不已,因作此诗寄何逊以表思念之情。
翻译注释
翻译
我思念您却不能相见,心中惆怅独自嗟叹。
夜风吹动寒冷的池水,晚露拂过秋日的黄花。
怎样才能将替太阳驾车的羲和借来,暂且请他驾上风车把我带去见你。
注释
(1)望望:心中怨望。
(2)长嗟:长叹。
(3)假日御:假,借。日御,传说中替太阳驾车的羲和。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王僧孺的诗
相关推荐
寄湘灵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
寄赠吴门故人
遥羡风流顾恺之,爱翻新曲覆残棋。
家临绿水长洲苑,人在青山短簿祠。
芳草渐逢归燕后,落花已过浴蚕时。
一春不得陪游赏,苦恨蹉跎满鬓丝。
寄夫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寄远十一首·其六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
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
流波向海去,欲见终无因。
遥将一点泪,远寄如花人。
寄唐生
贾谊哭时事,阮籍哭路歧。
唐生今亦哭,异代同其悲。
唐生者何人?五十寒且饥。
不悲口无食,不悲身无衣;
所悲忠与义,悲甚则哭之。
太尉击贼日,尚书叱盗时。
大夫死凶寇,谏议谪蛮夷。
每见如此事,声发涕辄随。
往往闻其风,俗士犹或非。
怜君头半白,其志竟不衰。
我亦君之徒,郁郁何所为?
不能发声哭,转作乐府诗。
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
功高虞人箴,痛甚骚人辞。
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未得天子知,甘受时人嗤。
药良气味苦,琴淡音声稀。
不惧权豪怒,亦任亲朋讥。
人竟无奈何,呼作狂男儿。
每逢群动息,或遇云雾披。
但自高声歌,庶几天听卑。
歌哭虽异名,所感则同归。
寄君三十章,与君为哭词。
寄东鲁二稚子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寄淮南友人
红颜悲旧国,青岁歇芳洲。
不待金门诏,空持宝剑游。
海云迷驿道,江月隐乡楼。
复作淮南客,因逢桂树留。
寄蜀中薛涛校书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寄远十一首·其五
远忆巫山阳,花明渌江暖。
踌躇未得往,泪向南云满。
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断。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短。
寄华岳孙逸人
灵岳几千仞,老松逾百寻。
攀崖仍蹑壁,啖叶复眠阴。
海上呼三岛,斋中戏五禽。
唯应逢阮籍,长啸作鸾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