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几仲书

〔宋代〕黄庭坚

昨从东来,道出清湘,八桂之间,每见壁间题字,以其枝叶,占其本根,以为是必磊落人也。问姓名于士大夫,与足下一游归者皆曰:“是少年而老气有余者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今者乃蒙赐教,称述古今,而归重不肖。又以平生得意之文章,倾囷倒廪,见畀而不吝。秋日楼台,万事不到胸次,吹以木末之风,照以海滨之月,而咏歌呻吟足下之句,实有以激衰而增高明也。幸甚。

庭坚少孤,窘于衣食,又有弟妹婚嫁之责。虽蚤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白发,不得已而从仕。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

窃观足下天资超迈,上有亲以为之依归,旁有兄弟以为之助,春秋未三十,耳目聪明,若刻意于德义经术,所至当不止此耳。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耳。

天难于生才,而才者须学问琢磨,以就晚成之器;其不能者,则不得归怨于天也。世实须才,而才者未必用,君子未尝以世不用而废学问;其自废惰欤,则不得归怨于世也。

凡为足下道者,皆在中朝时闻天下长者之言也,足下以为然,当继此有进于左右。秋热虽未艾,伏惟侍奉之庆。龙水风土比湖南更热,老人多病眩,奉书草草。唯为亲为己自重。

作品简介

《答李几仲书》是由北宋书法家、文学家黄庭坚写给李几仲的一封劝勉信。该信明褒实贬,劝他不要自负,不要怨天尤人;勉励他要勤奋学习,超越前人。文章措辞得体,语气委婉。

翻译注释

翻译

以往从东面一路而来,途中经过清湘,八桂之间,常见壁间有您的题字,从您字的枝叶笔画,推测您个人本质,认为写这些字的人一定是光明磊落的人。向士大夫们问写字人的姓名,和您有过一面之缘的都说:“这是个少年然而很老成。”就这样过了一年,很是遗憾没有当面认识您罢了。

现在竟然承蒙您的赐教,文章里称颂古今人物,而又推重我这个不才之人,又不吝惜把平生最得意的文章全拿出来给我看。秋天的楼台上,什么事都不想,吹着微风,迎着海滨的月光,这时来吟咏您的诗文,实在可以激发我的衰退而增长我的智慧啊。太幸运了!

庭坚我小时候就没有了父亲,吃的穿的都很穷困。又要负责弟弟和妹妹生活和婚嫁。即使知道应该早些向先生请教学习知识,然而母亲老迈,不得已就先做了官。所以年轻的时候,能够在学习上用的功夫不过十分之五,而做了官的时候,能够学习的功夫就有十分之三了。所以我的学问就衰退不进步,至今落后在各位之后了。

我私下看您的天资超强,上有双亲可以依赖,旁边又有兄弟可以帮助,年龄还没有到三十岁,耳聪目明,如果在道德和学问上多下些功夫,所达到的高度不仅仅是这样吧。不是敢说您现在所拥有的成就,不值得在众豪杰众称贤,但还是没有达到古人的高度,所以为您的时光和功力感到惋惜啊。

上天很难生就一个人才,而人才必须经过学问的研究琢磨,来成就晚成之器,那些不能成就的人,就不能归怨上天了。世间真的需要人才,然而人才不一定都被重用,有道德的人不因为世间不重用而荒废学问,那些自己颓废懒惰的呢,就怨不得这个世道了。

以上和您说的这些话,都是我在朝堂上听那些长者说的,您如果认为是对的,应当继续这样相比自己有进步。秋天的余热没有停止,我为您能侍奉长辈而庆幸。龙水的天气比湖南更热,老人多易犯头晕病,草草写这书信,希望您为亲人为自己多保重。

注释

全文拼音版

zhòngshū
zuócóngdōngláidàochūqīngxiāngguìzhījiānměijiànjiānzhīzhànběngēnwèishìlěiluòrénwènxìngmíngshìxiàyóuguīzhějiēyuēshìshǎoniánérlǎoyǒuzhěshìniánhènwèishíxiàmiàněr
jīnzhěnǎiméngjiàochēngshùjīnérguīzhòngxiàoyòupíngshēngzhīwénzhāngqīngqūndàolǐnjiànérlìnqiūlóutáiwànshìdàoxiōngchuīzhīfēngzhàohǎibīnzhīyuèéryǒngshēnyínxiàzhīshíyǒushuāiérzēnggāomíngxìngshén
tíngjiānshǎojiǒngshíyòuyǒumèihūnjiàzhīsuīzǎozhīcóngxiānshēngzhǎngzhěxuéwènérpiānqīnbáiércóngshìshǎozhīxuézhīgōngshíércóngshìzhīxuézhīgōngshísānsuǒshuāijìnzhìjīnluòzhūgōngzhīhòu
qièguānxiàtiānchāomàishàngyǒuqīnwèizhīguīpángyǒuxiōngwèizhīzhùchūnqiūwèisānshíěrcōngmíngruòjīngshùsuǒzhìdāngzhǐěrfēigǎnwèixiàjīnsuǒyǒuháozhòngxiánzhījiāndànwèiwèirénwèixiàěr
tiānnánshēngcáiércáizhěxuéwènzuójiùwǎnchéngzhī;;néngzhěguīyuàntiānshìshícáiércáizhěwèiyòngjūnziwèichángshìyòngérfèixuéwènfèiduòguīyuànshì
fánwèixiàdàozhějiēzàizhōngcháoshíwéntiānxiàzhǎngzhězhīyánxiàwèirándāngyǒujìnzuǒyòuqiūsuīwèiàiwéishìfèngzhīqìnglóngshuǐfēngnángènglǎorénduōbìngxuànfèngshūcǎocǎowéiwèiqīnwèizhòng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与苏轼并称“苏黄”,开创江西诗派,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其诗奇崛瘦硬,词亦清旷,代表作《登快阁》《寄黄几复》等。书法独树一帜,为“宋四家”之一。仕途坎坷,晚年屡遭贬谪。艺术追求“不俗”境界,诗书画均对后世影响深远,堪称宋代文化巨匠。

黄庭坚的诗

相关推荐

答柳恽

〔南北朝〕吴均

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

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

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

答庞参军

〔魏晋〕陶渊明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

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

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

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

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

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

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

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

答刘美之见寄次韵

〔明代〕王守仁

休疑迁客迹全贫,犹有沙鸥日见亲。

勋业已辞沧海梦,烟花多负故园春。

百年长恐终无补,万里宁期尚得身。

念我不劳伤鬓雪,知君亦欲拂衣尘。

答永新宗令寄石耳

〔宋代〕黄庭坚

饥欲食首山薇,渴欲饮颍川水。

嘉禾令尹清如冰,寄我南山石上耳。

筠笼动浮烟雨姿,瀹汤磨沙光陆离。

竹萌粉饵相发挥,芥姜作辛和味宜。

公庭退食饱下筋,杞菊避席遗萍虀。

雁门天花不复忆,况乃桑鹅与楮鸡。

小人藜羹亦易足,嘉蔬遣饷荷眷私。

吾闻石耳之生常在苍崖之绝壁,苔衣石腴风日炙。

扪萝挽葛采万仞,仄足委骨豺虎宅。

佩刀买犊剑买牛,作民父母今得职。

闵仲叔不以口腹累安邑,我其敢用鲑菜烦嘉禾。

愿公不复甘此鼎,免使射利登嵯峨。

答张十一功曹

〔唐代〕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答毛拙庵见招书院

〔明代〕王守仁

野夫病卧成疏懒,书卷常抛旧学荒。

岂有威仪堪法象,实惭文檄过称扬。

移居正宜投医肆,虚位仍烦避讲堂。

范我定应无所获,空令多士笑王良。

答李翊书

〔唐代〕韩愈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