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是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是清代性灵诗派的翻案之作,以逆向思维解构历史悲剧。诗中"莫唱当年长恨歌"直接挑战白居易传统,"人间亦自有银河"将神话世俗化,"石壕村里夫妻别"对比帝王爱情,"泪比长生殿上多"颠覆尊卑观念。全诗语言犀利明快,通过三重对比颠覆李杨爱情的神圣性,展现袁枚"不拘格套"的创作主张,体现了清代诗歌对历史叙事的理性反思。
马嵬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马嵬》这首诗作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作者赴陕西任职途中,同时创作下了另外三首同名作品。唐代天宝十四载(765年)发生安史之乱,唐玄宗自京都长安逃往四川经过马嵬坡时,禁军哗变,杀死宰相杨国忠,并迫使唐玄宗命杨贵妃自缢。历代诗人对这一历史事件多有题味。其中最著名者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诗人缅怀历史,自然想到《长恨歌》,创作此诗,抒发感慨。
翻译注释
翻译
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
像石壕村那样的夫妻诀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注释
(1)马嵬:即马嵬坡,在陕西省兴平县西。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这里,在随军将士的胁迫下,勒死杨贵妃。
(2)长恨歌: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之诗,写的是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的政治悲剧与爱情悲剧。
(3)银河:天河。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隔开,不得聚会。
(4)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唐代诗人杜甫《石壕吏》诗,写在安史之乱中,官吏征兵征役,造成石壕村中一对老年夫妻惨别的情形。长生殿:旧址在陕西骊山华清宫内。
全文拼音版
马嵬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作者介绍
袁枚(1716一1797),字子才,号随园老人,清代著名诗人、文学批评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主张“性灵说”,强调诗歌抒写个性与真情,反对拟古,代表作《所见》《马嵬》等清新灵巧。中年辞官隐居南京小仓山随园,广收女弟子,倡导女子教育。著有《随园诗话》《小仓山房诗文集》,其文学理论与创作开清代诗坛新风,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
袁枚的诗
相关推荐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上作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马诗二十三首·其九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五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马诗二十三首·其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一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八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一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三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