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性寺六祖戒坛

〔唐代〕李群玉

初地无阶级,馀基数尺低。

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惊俗生真性,青莲出淤泥。

何人得心法,衣钵在曹溪。

作品简介

《法性寺六祖戒坛》是唐代诗人李群玉的一首禅理五律。首联以“无阶级”暗喻佛法平等,与“数尺低”的实物戒坛形成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对照;颔联“茉莉天香”与“菩提梵树”既写寺内真实花木,又以香花圣树象征佛法芬芳与智慧结晶;颈联“惊俗真性”直指禅宗顿悟特质,“青莲出淤泥”化用《维摩经》典故,阐明烦恼即菩提的深意;尾联归宗曹溪,点明衣钵心法的真谛所在。全诗语言空灵,义理精深,将物理空间、自然意象与禅学哲思完美融合,展现了晚唐诗歌与禅宗思想深度交融的特征。

全文拼音版

xìngliùjiètán
chūjiēshùchǐ
tiānxiāngkāifànshùluò
jīngshēngzhēnxìngqīngliánchū
rénxīnzàicáo

作者介绍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工书法,好吹笙。举进士不第。后以布衣游长安,因献诗于唐宣宗,授弘文馆校书郎。不久,辞官回乡。其诗善写羁旅之情。有《李群玉诗集》。

相关推荐

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宋代〕王沂孙

层绿峨峨,纤琼皎皎,倒压波浪清浅。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记唤酒寻芳处,盈盈褪妆晚。

已消黯,况凄凉近来离思,应忘却明月,夜深归辇。荏苒一枝春,恨东风人似天远。纵有残花,洒征衣、铅泪都满。但殷勤折取,自遣一襟幽怨。

法曲献仙音·虚阁笼寒

〔宋代〕姜夔

虚阁笼寒,小帘通月,暮色偏怜高处。树隔离宫,水平驰道,湖山尽入尊俎。奈楚客,淹留久,砧声带愁去。

屡回顾,过秋风未成归计。谁念我、重见冷枫红舞。唤起淡妆人,问逋仙今在何许?象笔鸾笺,甚而今、不道秀句。怕平生幽恨,化作沙边烟雨。

法曲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宋代〕周密

松雪飘寒,岭云吹冻,红破数椒春浅。衬舞台荒,浣妆池冷,凄凉市朝轻换。叹花与人凋谢,依依岁华晚。

共凄黯。问东风、几番吹梦,应惯识、当年翠屏金辇。一片古今愁,但废绿、平烟空远。无语销魂,对斜阳、衰草泪满。又西泠残笛,低送数声春怨。

法惠寺横翠阁

〔宋代〕苏轼

朝见吴山横,暮见吴山从。

吴山多故态,转侧为君容。

幽人起朱阁,空洞更无物。

惟有千步冈,东西作帘额。

春来故国归无期,人言秋悲春更悲。

已泛平湖思濯锦,更看横翠忆峨嵋。

雕栏能得几时好,不独凭栏人易老。

百年兴废更堪哀,悬知草莽化池台。

游人寻我旧游处,但觅吴山横处来。

法曲第二·青翼传情

〔宋代〕柳永

青翼传情,香径偷期,自觉当初草草。未省同衾枕,便轻许相将,平生欢笑。怎生向、人间好事到头少。漫悔懊。

细追思,恨从前容易,致得恩爱成烦恼。心下事千种,尽凭音耗。以此萦牵,等伊来、自家向道。洎相见,喜欢存问,又还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