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是元代诗人陈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描写金山寺的高巍,视野广阔;颔联写金山寺气势之雄壮;颈联转向寺内,写出了神话的虚缈色彩;尾联写中泠泉。此诗全篇整丽,首尾匀和,足以与苏轼《游金山寺》争胜。
金山寺
万顷天光俯可吞,壶中别有小乾坤。
云侵塔影横江口,潮送钟声过海门。
僧榻夜随鲛室涌,佛灯秋隔蜃楼昏。
年年只有中泠水,不受人间一防尘。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宋苏轼曾有《游金山寺》的名篇咏之。声名未著的诗人陈孚,在北上大都选官途中,经游金山寺,胸中充满与前贤一争高下的勃勃雄心,于是写下《金山寺》此诗。
翻译注释
翻译
金山寺只要一低头,便可将江水一口平吞,如同仙境一般,巍然耸立。
白云最多只能侵占巨影的一部分,佛塔的巨影能直横到江口,寺巅的洪钟声也能传过大江的出海门户。
金山寺的僧榻会随着鲛室的涌动而起伏,佛灯在秋日会因蜃楼的阻隔而昏暗。
泠泉的水年年常清,也不受人间半点尘埃的污染。
注释
(1)天光:倒映着天色的江水。
(2)壶中别有小乾坤:《云笈七签》二八:“(施存)学大丹之道,……后遇张申为云台治官,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变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间”。此借喻为仙境。
(3)鲛室:传说中在水底织绡的怪人“鲛人”的居室。
(4)蜃楼:是海上出现的虚幻城楼,相传是由蜃(大的蛤蜊)吐光而形成的。
(5)泠水:即泠泉,在金山寺北。古书载此泉最宜汲水烹茶。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陈孚的诗
相关推荐
金字经·泪溅描金袖
泪溅描金袖,不知心为谁?芳草萋萋人未归。期,一春鱼雁稀。人憔悴,愁堆八字眉。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金桥感事
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
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
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
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
金人捧露盘·净业寺观莲有怀荪友
藕风轻,莲露冷,断虹收,正红窗、初上帘钩。田田翠盖,趁斜阳鱼浪香浮。此时画阁垂杨岸,睡起梳头。
旧游踪,招提路,重到处,满离忧。想芙蓉湖上悠悠。红衣狼藉,卧看桃叶送兰舟。午风吹断江南梦,梦里菱讴。
金陵冬夜
老来贫困实堪嗟,寒气偏归我一家。
无被夜眠牵破絮,浑如孤鹤入芦花。
金陵三首·其二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亡国生春草,王宫没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对瀛州。
金陵歌送别范宣
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
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
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
白马小儿谁家子,泰清之岁来关囚。
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
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
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
天子龙沈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老。
金山寺
万顷清江浸碧山,乾坤都向此中宽。
楼台影落鱼龙骇,钟磬声来水石寒。
日暮海门飞白鸟,潮回瓜步见黄滩。
常时户外风波恶,只得高僧静处看。
金陵赏心亭
千里秦淮在玉壶,江山清丽壮吴都。
昔人已化辽天鹤,旧画难寻卧雪图。
冉冉流年去京国,萧萧华发老江湖。
残蝉不会登临意,又噪西风入座隅。
金陵十二钗正册·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