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汜上作》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直叙归途情景,然后移情入景。后两句照应开头,写暮春百花飘零,体现了作者的寂寞伤情。诗作通过对归途之中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之情。全诗前后照应,对比鲜明;静动之间的景语饱含了诗人的复杂心情。
寒食汜上作
广武城边逢暮春,汶阳归客泪沾巾。
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按唐制,地方官大多任期四年。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年),王维刚刚入仕不久,正要大展宏图之际,却被小人陷害,贬到偏远的济州府。开元十四年(726年),四年期满后,诗人结束了济州司仓参军的任职,启程归京,准备接受新的任命。 诗人走水路,船至广武城时,亦正值暮春寒食节之际,诗人悲喜交集,写下了这首诗。
翻译注释
翻译
来到广武城边正逢着三月暮春,从汶阳归来的客子泪湿衣巾。
落花寂寂无声只听得山鸟啼叫,两岸杨柳青青,江上有渡水的人。
注释
(1)寒食:指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一般为清明节前一二日,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
(2)汜:指汜水,流经广武城。
(3)广武:古城名,原址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广武山上,有东西两座,楚汉战争的最后阶段,项羽占东城,刘邦占西城。
(4)汶阳归客:诗人自指。汶阳,指汶水之北。汶水,今名大汶河,在今山东境内。济州在汶水之北,作者自济州西归长安或洛阳,故自称“汶阳归客”。
(5)寂寂:寂静无声貌。
(6)水:指汜水。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王维的诗
相关推荐
寒食城东即事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寒夜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寒夜作
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
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
寒食寄郑起侍郎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寒食江州满塘驿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
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
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君肠。
寒食许昌道中寄幕府诸君
原上烟芜淡复浓,寂寥佳节思无穷。
竹林近水半边绿,桃树连村一片红。
尽日解鞍山店雨,晚天回首酒旗风。
遥知幕府清明饮,应笑驱驰羁旅中。
寒松赋
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薄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
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
若乃确乎不拔,物莫与隆,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可用而不用,固斯焉而取斯。
寒食野望吟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寒食下第
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
如何憔悴人,对此芳菲节。
寒夜独坐游子多怀简知己
故乡眇千里,离忧积万端。
鹑服长悲碎,蜗庐未卜安。
富钩徒有想,贫铗为谁弹。
柳秋风叶脆,荷晓露文团。
晚金丛岸菊,馀佩下幽兰。
伐木伤心易,维桑归去难。
独有孤明月,时照客庭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