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一首咏物诗。此诗以拟人手法刻画红梅娇艳俏丽之态:首联点明红梅生于寒溪却先报春机的特性;颔联“学妆如小女,聚笑发丹唇”以少女学妆、朱唇含笑喻梅花初绽之姿,生动传神;颈联以野杏、山樱作衬,既赞红梅堪与杏花同列,又傲然不屑与山樱为邻;尾联化用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意,反其意而用之,祈请莫吹《梅花落》曲,留梅伴庾园之人。全诗语言清新活泼,在咏梅中寄寓对高洁人格的坚守。
红梅
家住寒溪曲,梅先杂暖春。
学妆如小女,聚笑发丹唇。
野杏堪同舍,山樱莫与邻。
休吹江上笛,留伴庾园人。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红梅》此诗作于梅尧臣晚年隐居故乡宣城(今属安徽)期间。诗人借红梅抒写退隐后的心境:“寒溪曲”暗指自身僻居之地,“先杂暖春”喻虽居寒微仍怀报春之志;“庾园”用南朝庾信《小园赋》典故,自比庾信退隐小园。尾句“留伴庾园人”既祈梅长伴,亦透露出晚年孤寂中与自然为友的豁达。梅尧臣作为宋诗“开山祖师”,此诗是其平淡诗风中见巧思的代表作。
翻译注释
翻译
我家住在寒冷的溪涧转弯处,梅花早早地就和暖春的景致混杂在一起绽放。
它们像小姑娘学着梳妆打扮一样,聚集在一起绽放,仿佛露出了红艳的嘴唇在欢笑。
野生的杏花倒还能算得上是可以同住的邻居,山间的樱花可不要来做近邻。
请别吹那江上的笛子(以免惊扰了它们),就让梅花留下来陪伴这像庾信园林般清幽之地的人吧。
注释
(1)丹唇:红唇。
(2)庾园:借指故园。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红楼梦十二曲·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红绣鞋·湖上
无是无非心事,不寒不暖花时,妆点西湖胜西施。
控青丝玉面马,歌金缕粉团儿,信人生行乐耳!
红豆词四首·其四
匀圆万颗争相似,暗数千回不厌痴。
留取他年银烛下,拈来细与话相思。
红楼梦十二曲·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
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
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
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红衲袄·那老子彭泽县懒坐衙
那老子彭泽县懒坐衙,倦将文卷押,数十日不上马。柴门掩上咱,篱下看黄花。
爱的是绿水青山,见一个白衣人来报,来报五柳庄幽静煞。
红梅三首·其二
雪里开花却是迟,何如独占上春时。
也知造物含深意,故与施朱发妙姿。
细雨浥残千颗泪,轻寒瘦损一分肌。
不应便杂夭桃杏,半点微酸已著枝。
红梅三首·其三
幽人自恨探春迟,不见檀心未吐时。
丹鼎夺胎那是宝,玉人頩颊更多姿。
抱丛暗蕊初含子,落盏穠香已透肌。
乞与徐熙新画样,竹间璀璨出斜枝。
红绣鞋·晚秋
梦断陈王罗袜,情伤学士琵琶。又见西风换年华。数杯添泪酒,几点送秋花。行人天一涯。
红林擒近·寿词·满路花
三万六千顷,玉壶天地寒。庾岭封的皪,淇园折琅玕。漠漠梨花烂漫,纷纷柳絮飞残。直疑潢潦惊翻,斜风溯狂澜。
对此频胜赏,一醉饱清欢。呼䣔童翦韭,和冰先荐春盘。怕东风吹散,留尊待月,倚阑莫惜今夜看。
红楼梦十二曲·好事终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