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咏物组诗第五首,以骏马意象寄托人生抱负。前两句"沙雪""月钩"的奇崛比喻,构建塞外战场的凛冽背景;后两句"金络脑"的华美装备与"踏清秋"的驰骋想象,在压抑中迸发昂扬斗志。全诗以"如-似-当-走"为意脉,语言凝练如刀刻,体现李贺诗歌"虚荒诞幻"的浪漫主义特色。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马诗》此诗作于元和年间(806-820年)李贺任奉礼郎时。诗人因避父讳("晋肃"谐"进士")不得应试,借良马不得重用自况。"金络脑"典出《西京杂记》汉武帝汗血宝马,其"踏清秋"的意象影响李商隐"八骏日行三万里",今河南宜阳李贺故里建有"诗鬼"雕塑群。
翻译注释
翻译
广阔的沙漠在月的映照下如铺上了一层霜雪,燕山之上悬挂着一轮如银钩(兵器)的弯月。
何时能配上金饰的络头,在清爽的秋季里奔驰在沙场上。
注释
(1)大漠:广大的沙漠。
(2)燕山:在河北省,东西走向,构成了一些重要隘口,如古北口,喜峰口等。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3)何当:何时,何日。
(4)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妆饰的马笼头。
(5)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
(6)清秋:清朗的秋天。
全文拼音版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字长吉,中唐浪漫主义诗人,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世称“诗鬼”。其诗想象奇诡,语言秾丽,善用神话典故,开创“长吉体”,代表作《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充满幻魅色彩。因避父讳不得应进士试,终身落魄,27岁英年早逝。诗中常流露生命短促之悲,风格独树一帜,对晚唐李商隐及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相关推荐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绝句·迟日江山丽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清平乐·春归何处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