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以云为吟咏对象,通过描绘其自由无碍、行踪飘渺的特性,寄托了诗人洒脱不羁的胸怀与心系苍生的抱负。首联“东西那有碍”直写云的逍遥自在;颔联“晓入洞庭阔,暮归巫峡深”以壮阔时空对比展现云的飘逸变幻,气象宏大;颈联“渡江随鸟影”细写云之轻盈灵动;尾联“枯苗待作霖”笔锋一转,借云喻己,表达愿化甘霖济世的理想。全诗咏物与言志交融无间,语言凝练而意境深远,是杜牧咏物诗中的佳作。
云
东西那有碍,出处岂虚心。
晓入洞庭阔,暮归巫峡深。
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
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云》此诗作于杜牧任职黄州、池州等地期间(约公元840年代),时唐王朝已渐趋衰落,社会动荡,民生多艰。杜牧虽处地方官职,却始终心怀天下。诗中“莫隐高唐去”反用宋玉《高唐赋》中楚王与神女典故,否定隐逸避世;“枯苗待作霖”化用《尚书》“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之句,直言愿为百姓解困的志向。全诗借云之自由无拘暗喻自身仕途漂泊,又以云能化雨点明济世本心,反映了晚唐士人矛盾而复杂的心态。
翻译注释
翻译
浮云忽东忽西没有阻碍,飞流到哪儿都是空空虚虚。
早晨还在洞庭湖上盘旋,夜晚便已飞入巫峡山中。
忽而随着一群鸥鸟渡江,忽而又隐入密林漫起一片猿声。
像楚襄王游览云梦台,作巫山云雨,降落下一场甘霖,滋润久旱的禾苗。
注释
(1)莫隐高唐去:则引用了宋玉记载在《高唐赋·序》中的典故,说自己与楚襄王游云梦台。
全文拼音版
云
东西那有碍,出处岂虚心。
晓入洞庭阔,暮归巫峡深。
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
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峭拔,尤擅七绝与咏史诗,代表作《泊秦淮》《山行》《阿房宫赋》等,以精炼的语言讽喻时政,抒写怀古之思。曾任中书舍人,晚年居樊川别墅,故文集名《樊川文集》。其诗赋兼具豪迈与细腻,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相关推荐
云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云中至日
去岁山川缙云岭,今年雨雪白登台。
可怜日至长为客,何意天涯数举杯。
城晚角声通雁塞,关寒马色上龙堆。
故园望断江村里,愁说梅花细细开。
云州秋望
白草黄羊外,空闻觱篥哀。
遥寻苏武庙,不上李陵台。
风助群鹰击,云随万马来。
关前无数柳,一夜落龙堆。
云门道中晚步
层林叠巘暗东西,山转岗回路更迷。
望与游云奔落日,步随流水赴前溪。
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小麦低。
独绕辋川图画里,醉扶白叟杖青藜。
云安阻雨
日长巴峡雨濛濛,又说归舟路未通。
游人不及西江水,先得东流到渚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