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竹枝》是明末清初女诗人纪映淮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写秦淮河秋季的景物,后两句则写柳枝不能留住行人来减少人间别离之苦而柳絮飞舞如雪却使谢道韫咏出佳句。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用典贴切而颇具情韵。
秦淮竹枝
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疏树几行?
不与行人绾离别,赋成谢女雪飞香。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秦淮竹枝》此诗是诗人少年时期的代表作,是她初渡秦淮时为咏秦淮秋水风光而创作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翻译注释
翻译
树上栖鸦、河中流水都显露出秋天气象,最让人喜爱的是稀疏直立的柳树几行。
不想让离去的人而留下那离情别绪,要写成谢道韫所赋咏雪名句以千古留香。
注释
(1)秦淮:即秦淮河,在南京,是一处游乐胜地。
(2)竹枝:亦称竹枝词,诗的一种形式,本为乐府,出自巴渝,末有和声。后人以七绝咏土俗琐事,多称竹枝。
(3)萧疏:稀疏。
(4)绾:系,这里应意为挽留。
(5)谢女:即谢道韫,东晋女诗人,谢安侄女,王凝之之妻。幼聪慧有才辩,少时在家遇雪,谢安说:“何所似也?”其侄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说: “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十分赞赏。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纪映淮的诗
相关推荐
秦女休行
庞氏有烈妇,义声驰雍凉。
父母家有重怨,仇人暴且强。
虽有男兄弟,志弱不能当。
烈女念此痛,丹心为寸伤。
外若无意者,内潜思无方。
白日入都市,怨家如平常。
匿剑藏白刃,一奋寻身僵。
身首为之异处,伏尸列肆旁。
肉与土合成泥,洒血溅飞梁。
猛气上干云霓,仇党失守为披攘。
一市称烈义,观者收泪并慨慷:
百男何当益,不如一女良!
烈女直造县门,云父不幸遭祸殃。
今仇身以分裂,虽死情益扬。
杀人当伏法,义不苟活隳旧章。
县令解印绶:令我伤心不忍听!
刑部垂头塞耳:令我吏举不能成!
烈著希代之绩,义立无穷之名。
夫家同受其祚,子子孙孙咸享其荣。
今我作歌咏高风,激扬壮发悲且清。
秦楼月·楼阴缺
楼阴缺,栏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黯淡灯花结。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秦风·渭阳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秦风·小戎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环胁驱,阴靷鋈续。文茵畅毂,驾我骐馵。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骐駠是中,騧骊是骖。龙盾之合,鋈以觼軜。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俴驷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镂膺。交韔二弓,竹闭绲縢。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秦中吟十首·其九·歌舞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乐饮,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九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
候火云烽峻,悬军幕井干。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三
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
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
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
云气接昆仑,涔涔塞雨繁。
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
所居秋草净,正闭小蓬门。
秦中吟十首·其八·五絃
清歌且罢唱,红袂亦停舞。
赵叟抱五弦,宛转当胸抚。
大声粗若散,飒飒风和雨。
小声细欲绝,切切鬼神语。
又如鹊报喜,转作猿散苦。
十指无定音,颠倒宫徵羽。
坐客闻此声,形神若无主。
行客闻此声,驻足不能举。
嗟嗟俗人耳,好今不好古。
所以绿窗琴,日日生尘土。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