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流亡

〔宋代〕王禹偁

谪居岁云暮,晨起厨无烟。

赖有可爱日,悬在南荣边。

高舂已数丈,和暖如春天。

门临商於路,有客憇檐前。

老翁与病妪,头鬓皆皤然。

呱呱三儿泣,惸惸一夫鳏。

道粮无斗粟,路费无百钱。

聚头未有食,颜色颇饥寒。

试问何许人,答云家长安。

去年关辅旱,逐熟入穰川。

妇死埋异乡,客贫思故园。

故园虽孔迩,秦岭隔蓝关。

山深号六里,路峻名七盘。

襁负且乞丐,冻馁复险艰。

唯愁大雨雪,殭死山谷间。

我闻斯人语,倚户独长叹。

尔为流亡客,我为冗散官。

左宦无俸禄,奉亲乏甘鲜。

因思筮仕来,倏忽过十年。

峨冠蠹黔首,旅进长素餐。

文翰皆徒尔,放逐固宜然。

家贫与亲老,睹翁聊自宽。

作品简介

《感流亡》是宋代诗人王禹偁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商州时,诗歌以风情的笔调写出了由于旱荒而流亡他乡的饥民的悲惨遭遇,对自己入仕十年无功受替表示深深的内疚和自责,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全篇运用杜甫在《兵车行》等新乐府诗中成功地用过的纪事与记言相结合的手法,写得平易自然,而感情却是强烈、深沉的。在叙事抒情中都显示出了作为宋诗在艺术上的鲜明特色之一的散文化手法。

创作背景

《感流亡》此诗是诗人于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十二月谪居商州时所作。淳化二年(991年),陕西干早成灾,米价腾贵,商州一斗米卖到二百文以上。陷于饥馑中的人民,或沿街卖儿卖女,或流亡道途,死于异乡。当时,诗人在谪往商州的途中也携儿带女,备受艰苦,诗人对此颇有感触,有感而作。

翻译注释

翻译

谪贬贫居转限到年底,早晨起来灶突无炊烟。

幸亏有那可爱的太阳,悬挂在南荣边:

高高升起有几丈,和和暖暖如春天。

屋门对着商於路,赶路的客人歌憩在屋枪前:

一位老翁和病妪,鬓角银丝相牵连;

身边三个小孩呱呱在哭泣,茕茕鳏夫多可怜。

道上的粮食不过一斗粟,路上的盘缠不到一百钱;

大家一起没有东西吃,脸上颜色呈饥寒。

低声询问“是何处人”?回答说“老家原本在长安,

去年关中遭大旱,跟随熟人下穰川。

老婆客死埋葬在他乡,他乡贫居思念旧故园。

故乡虽然相隔路很近,可是横着秦岭和蓝关。

山林深沓杳,路险多盘旋。

带着小孩来乞讨,忍饥挨俄又艰险。

只怕遇到大雨雪,冻死在那山谷间。

听到此人语,倚门我独长叹:

你为天涯流浪客,我是朝廷闲置的多余官,

为官每月无俸禄,侍奉双亲缺乏甘与鲜。

因此想到入仕来,倏忽已过整十年;

身着峨冠却把百姓坑,进退随班空把官位占。

挥文弄墨都白费,流放贬谪本应该。

家里虽穷能与亲人伴,如今见你心里暂时得自宽。

注释

(1)可爱日:冬日,语出《左传·文公七年》:“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2)南荣:屋的南檐。檐两头高起的叫荣。

(3)高舂:傍晚时分。

(4)商於:宋时地区名,在今河南浙川县西南。那时,商州为商於之地。

(5)惸惸:忧念貌。同“茕茕”,无兄弟曰茕。

(6)聚头:村口。村落日聚。

(7)关辅:关中与三辅,指长安一带。

(8)逐熟:投奔年成好的地方。

(9)入穰川:与“逐熟”同意。穰,指庄稼丰熟。川,指平原。

(10)孔迩:很近。

(11)襁负:用布幅兜裹着婴儿。

(12)冗散官:被裁剪去的闲官。

(13)甘鲜:美好的食品。

(14)筮仕来:古人出仕前先以著草占卜吉凶,后便称人官为“筮仕”。

(15)峨冠:指官员。

(16)蠹:剥削。

(17)黔首:百姓。

(18)旅进:旅进旅退的省称;意为随波逐流,庸庸碌碌。

(19)素餐:不劳而食。

(20)文翰:文章,借指读书人。

(21)皆徒尔:都是徒然无用的啊!

(22)尔:你,指那些流亡道途的人。

(23)自宽:自我宽慰。

全文拼音版

gǎnliúwáng
zhésuìyúnchénchúyān
làiyǒuàixuánzàinánróngbiān
gāochōngshùzhàngnuǎnchūntiān
ménlínshāngyǒuyánqián
lǎowēngbìngtóubìnjiērán
sānérqióngqióngguān
dàoliángdǒufèibǎiqián
tóuwèiyǒushíyánhán
shìwènrényúnjiāchángān
niánguānhànzhúshúrángchuān
máixiāngpínyuán
yuánsuīkǒngěrqínlǐnglánguān
shānshēnhàoliùjùnmíngpán
qiǎngqiěgàidòngněixiǎnjiān
wéichóuxuějiāngshānjiān
wénrénchángtàn
ěrwéiliúwángwéirǒngsǎnguān
zuǒhuànfèngfèngqīngānxiān
yīnshìshìláishūguòshínián
éguānqiánshǒujìnchángcān
wénhànjiēěrfàngzhúrán
jiāpínqīnlǎowēngliáokuān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北宋初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出身清寒,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为人刚直敢言,屡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反对晚唐五代以来的浮靡文风,主张文学应“传道明心”,语言平易流畅。其诗文简淡朴素,清新自然,开宋代现实主义诗文风气之先。著有《小畜集》、《小畜外集》。

相关推荐

感情

〔唐代〕白居易

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

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

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

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

自吾谪江郡,漂荡三千里。

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

今朝一惆怅,反覆看未已。

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

可嗟复可惜,锦表绣为里。

况经梅雨来,色暗花草死。

感旧诗

〔魏晋〕曹摅

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

廉蔺门易轨,田窦相夺移。

晨风集茂林,栖鸟去枯枝。

今我唯困蒙,留士所背驰。

乡人敦懿义,济济荫光仪。

对宾颂有客,举觞咏露斯。

临乐何所叹,素丝与路歧。

感春四首·其三

〔清代〕陈宝琛

倚天照海倏然空,脆薄原知不耐风。

忍见化萍随柳絮,倘因集蓼毖桃虫。

到头蝶梦谁真觉,刺耳鹃声恐未终。

苦学挈皋事浇灌,绿阴涕尺种花翁。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十四

〔唐代〕陈子昂

朔风吹海树,萧条边已秋。

亭上谁家子,哀哀明月楼。

自言幽燕客,结发事远游。

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

避仇至海上,被役此边州。

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

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

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

感春四首·其四

〔唐代〕韩愈

我恨不如江头人,长网横江遮紫鳞。

独宿荒陂射凫雁,卖纳租赋官不嗔。

归来欢笑对妻子,衣食自给宁羞贫。

今者无端读书史,智慧只足劳精神。

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霜白趋埃尘。

乾愁漫解坐自累,与众异趣谁相亲。

数杯浇肠虽暂醉,皎皎万虑醒还新。

百年未满不得死,且可勤买抛青春。

感春四首·其二

〔唐代〕韩愈

皇天平分成四时,春气漫诞最可悲。

杂花妆林草盖地,白日坐上倾天维。

蜂喧鸟咽留不得,红萼万片从风吹。

岂如秋霜虽惨冽,摧落老物谁惜之。

为此径须沽酒饮,自外天地弃不疑。

近怜李杜无检束,烂漫长醉多文辞。

屈原离骚二十五,不肯哺啜糟与醨。

惜哉此子巧言语,不到圣处宁非痴。

幸逢尧舜明四目,条理品汇皆得宜。

平明出门暮归舍,酩酊马上知为谁。

感怀寄人

〔唐代〕鱼玄机

恨寄朱弦上,含情意不任。

早知云雨会,未起蕙兰心。

灼灼桃兼李,无妨国士寻。

苍苍松与桂,仍羡世人钦。

月色苔阶净,歌声竹院深。

门前红叶地,不埽待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