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梅直讲书

〔宋代〕苏轼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

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

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

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

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作品简介

《上梅直讲书》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给梅尧臣的一封书信。书信援引史实,把周公和孔子相互比较,由此说明只有同道知己才能相乐的道理。苏轼又以孔子与其弟子来比拟欧、梅与自己的关系,热烈地推崇他们,充分地表达了士遇知己的快乐以及自己内心高远的抱负。整封信围绕着知己相乐的论点,层层铺展,文章谈古论今,前后呼应,表达了作者对欧、梅的敬仰之情。

创作背景

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苏轼在开封应试,当时的主考官为欧阳修,参评官为梅尧臣,他们对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颇为赞赏,录取为第二名,苏轼及第后非常感激,于是写了《上梅直讲书》这封信给梅尧臣。

翻译注释

翻译

我每次读到《诗经》的《鸱枭》篇,读到《尚书》的《君奭》篇,经常暗自感叹周公不被世人理解。后来我读了《史记》,看到孔子在陈国和蔡国遭遇困厄,然而弹琴唱歌的声音却没有断绝的记述。颜渊、仲由等弟子和孔子相互问答。

孔子说: “‘并非犀牛,并非老虎,却奔逃于荒野之上。’难道我推行的道义不正确吗?为何我会落到这般田地?”

颜渊说: “老师您推行的道义太宏大,所以天下没有人可以接受。即使这样,道义不被接受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呢?不被接受,才更能显出您是君子。”

孔子轻松地笑道: “颜回,假如你有很多财富,我就会做你的管家。”

天下人虽然不能接受孔子的道义,但他和弟子们居然能够感到满足,彼此相处快乐。我现在才知道周公的富贵比不上孔子的贫贱。凭借召公的贤明,管叔、蔡叔的亲近,还不能理解周公的心思,那么周公与谁共享那富贵的欢乐呢?而与孔子共同过着贫贱生活的人,都是天下的贤能之士,这就足够快乐了!

我七八岁的时候,才知道读书。听说当今天下有位欧阳公,他为人像古时的孟轲、韩愈那类人。又有一位梅公,和欧阳公交游往来,而且与他相互讨论文章,或发挥或商榷。后来我长大几岁,才能够阅读先生们的文章,想像先生们的为人,觉得他们应当能够摆脱世俗的乐趣而自得其乐。

当时我正在学习讲究对偶声律的诗文,想谋得一些微薄的俸禄,自认为没有什么资格拜见诸位先生前辈,所以来到京城一年多,不曾登门拜访过。今年春天,天下的读书人汇集于礼部,您与欧阳公亲自主持考试。不料,我居然高中第二名。

不久我又听说,您喜爱我的文章,认为有孟轲的文风,而欧阳公也因为我不做流于世俗的文章而录取我。所以,我得以位于及第之列,既不是先生的手下举荐我,也不是亲朋好友为我请托,之前十几年只听过名声而不得相见的人,朝夕之间居然成为了我的知己。

回来后我思量这件事,认为人不能苟且于富贵之中,但也不应徒劳于贫贱的生活。有大贤人在此而能成为他的门生,也足够使人找到依靠了。倘若一时侥幸做了大官,让数十个乘着车马的侍从跟随着,让乡里闾巷的百姓围观称赞,也不能代替这种与大贤人相知相遇的快乐啊!

《论语》说:“不抱怨老天,不埋怨他人”,因为“悠然自得,可以尽享天年”。您名满天下,而官衔不过五品,神态温和而没有怒色,文章宽厚淳朴而没有怨言,这一定有乐于此道的原因,我希望能够听到您的高见。

注释

(1)梅直讲: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时任国子监直讲。

(2)《诗》:《诗经》。

(3)《鸱鸮》:《诗经·豳风》中的篇名。旧说周成王对周公东征武庚、管叔、蔡叔的叛乱不理解,周公作此诗,以明心志。

(4)《书》:《尚书》。

(5)《君奭》:《尚书》中的篇名。君:尊称。奭(shì):召公,姓姬,名奭,是周文王的庶子,和周公共同辅佐成王。旧说他怀疑周公有政治野心,周公作《君奭》,以明心志。

(6)不遇:不为人所理解。

(7)孔子厄于陈蔡之间: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年居于陈、蔡之间,楚国欲聘之。陈、蔡大夫恐以后不利于己,“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辍”。

(8)弦歌:弹琴诵诗。

(9)颜渊:名回,字子渊,孔子的学生。

(10)仲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

(11)匪兕匪虎,率彼旷野:语出《诗经·小雅·何草不黄》。匪:通“非”。兕:古代称犀牛一类的兽。率:这里指来往奔波。

(12)病:担忧。

(13)油然:自然而然的样子。

(14)使:假使。

(15)宰:这里指家臣。

(16)管蔡:即管叔和蔡叔。管叔名鲜,蔡叔名度,都是周公之弟。

(17)谁与:与谁。

(18)欧阳公:指欧阳修。公:对人之尊称。

(19)孟轲:即孟子,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城)人。

(20)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

(21)梅公:指梅尧臣。

(22)对偶声律之文:指诗赋。

(23)升斗之禄:指俸禄少的小官吏。

(24)窥其门:登门拜访。

(25)礼部:官署名,掌管礼教和学校贡举等事。

(26)执事:原指侍从左右供差遣的人。此指梅尧臣,不直称对方,表示尊敬。

(27)左右:指欧阳修、梅圣俞身边亲近的人。

(28)先容:事先致意或介绍推荐。

(29)属:通“嘱”,托付。

(30)向:往昔。

(31)苟富贵:苟且地享受富贵。

(32)徒贫贱:无所作为地过贫贱生活。

(33)传曰:《左传》上说。下引文见《论语·宪问》。

(34)尤:归咎。

(35)优哉游哉,可以卒岁:《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作“《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优游:悠闲自得的样子。卒岁:度过岁月。

全文拼音版

shàngméizhíjiǎngshū
shìměishīzhìchīxiāoshūzhìjūnshìchángqièbēizhōugōngzhīguānshǐjiànkǒngzièchéncàizhījiānérxiánzhīshēngjuéyányuānzhòngyóuzhīxiāngwèn
ziyuēfěifěikuàngdàofēixiéwèi
yányuānyuēzizhīdàozhìtiānxiànéngróngsuīránróngbìngróngránhòujiànjūnzi
ziyóuránérxiàoyuēhuí使shǐěrduōcáiwèiěrzǎi
tiānxiàsuīnéngróngérxiāngnǎijīnzhīzhōugōngzhīguìyǒuzizhīpínjiànzhàogōngzhīxiánguǎncàizhīqīnérzhīxīnzhōugōngshuíguìérzizhīsuǒgòngpínjiànzhějiētiānxiàzhīxiáncái
shìsuìshíshǐzhīshūwénjīntiānxiàyǒuōuyánggōngzhěwèirénmènghánzhīéryòuyǒuméigōngzhěcóngzhīyóuérzhīshàngxiàlùnhòuzhuàngshǐnéngwénxiǎngjiànwèirénpiāorántuōshìzhīér
fāngxuéwèiduìǒushēngzhīwénqiúdòushēngzhījìnjiànzhūgōngzhījiānláijīngshīniánwèichángkuīménjīnniánchūntiānxiàzhīshìqúnzhìzhíshìōuyánggōngshíqīnshìzhīshìhuòzàièr
érwénzhīzhíshìàiwénwèiyǒumèngzhīfēngérōuyánggōngnéngwèishìzhīwénérshìzàifēizuǒyòuwèizhīxiānróngfēiqīnjiùwèizhīqǐngshǔérxiàngzhīshíniánjiānwénmíngérjiànzhěcháowèizhī
退tuìérzhīréngǒuguìpínjiànyǒuxiányānérwèishìgǒujiǎoshízhīxìngcóngchēshùshírén使shǐxiàngxiǎomínguānérzàntànzhī
chuányuēyuàntiānyóuréngàiyōuzāiyóuzāisuìzhíshìmíngmǎntiānxiàérwèiguòpǐnróngwēnránérwénzhāngkuānhòudūnéryuànyányǒusuǒdàoshìyuànwényān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上陵

〔两汉〕汉乐府

上陵何美美,下津风以寒。

问客从何来?言从水中央。

桂树为君船,青丝为君笮。

木兰为君櫂,黄金错其间。

沧海之雀赤翅鸿,白雁随。

山林乍开乍合,曾不知日月明。

醴泉之水,光泽何蔚蔚。

芝为车,龙为马;览遨游,四海外。

甘露初二年,芝生铜池中。

仙人下来饮,延寿千万岁。

上之回

〔唐代〕李贺

上之回,大旗喜。悬红云,挞凤尾。

剑匣破,舞蛟龙。蚩尤死,鼓逢逢。

天高庆雷齐堕地,地无惊烟海千里。

上邪

〔两汉〕汉乐府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枢密韩太尉书

〔宋代〕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辨,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