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说送张琥

〔宋代〕苏轼

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全;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

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耰铚艾,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之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作品简介

《稼说送张琥》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杂说,此文是作者写给好友的,也是一篇赠序。全文以种庄稼开篇,以穷富两种人的耕种环境、耕种方法以及收获成果作比,为下文的治学之道做了铺垫;下文则着重阐释了治学与种庄稼的联系,进而揭示文章的主旨:种庄稼要等到成熟才能收割;学习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此文以“稼”作喻,使人于形象的事物中感受到抽象的事理,生动形象,说理明晰透彻,又暗含作者的亲身之感,劝勉他人,感叹自己,至诚动人。

创作背景

《稼说送张琥》这篇杂说作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末或十年初,作者苏轼正在京都任职,时逢进士张琥归家之前来看望苏轼,作者有感于当时士大夫中滋长着急功近利,浅薄轻率的风气,因而特地写了这篇短文送给张琥,并愿与之共勉。

翻译注释

翻译

你曾经观察过富人是怎样种庄稼的吗?他们的田地肥沃而且多,他们的粮食富足而且有余。他们的田地肥沃而且多,便可以轮作而使地力得到保全;他们的粮食富足而且有余,便能及时种植而不会误农时,而收获庄稼也能等到庄稼成熟。所以,富人的庄稼常常非常好,籽粒饱满而很少空秕,可以贮藏很久而不腐烂。

现在,我全家有十口人,而一共只有一百亩田地,每一点土地都不能让它空闲,日夜盼望着得到收获,耕、种、收、获像鱼鳞那样挨着一茬又一茬,而地力因此便枯竭了。种的时候常赶不上农时,而收获的时候常常等不到它长熟,这样,哪里还能有美好的庄稼呢!

古时候的人,他们的才能并不远远超过今天的人。日常努力于自我修养而不轻易地等成果自己到来,小心翼翼就象期望婴儿健康成长一样。气弱的人通过修养以达到刚强,空虚的人通过修养以达到充实。年近三十而后出来做官,年过五十而后才得到爵位。在长期的压抑中得到伸展,在极为充实之后才去运用;已经满得超出来才外流,把弓拉满之后才放箭。这便是古人之所以远远超过今天的人,而今天的君子所以不及古人的缘故。

我从少年时代起便立志学习,不幸的是比你早二年考中进士。你考中进士也不能说不早。现在我虽然想自认为不足,而众人已经不切实际地对我推许了。唉!你应当去掉这些而专心致志地去学习。广泛地阅览而简要地吸取,丰富地积累而精当地表达。我能告诉你的,就只有这些了。

你回去路过京城去问一问,有一个名叫苏辙字子由的,他是我的弟弟。把我对你讲的这些话告诉他。

注释

(1)张琥:即张璪,据《续资治通鉴·考异》:“璪本名琥”;与苏轼同年登进士第。

(2)曷:同“盍”,何不,此处曷尝可解作“可曾”。

(3)稼:庄稼。

(4)更休:轮换休耕。

(5)敛:收获。

(6)及其熟:旧时青黄不接时,贫者常不待成熟而收割充饥,谓之“杀青”。

(7)秕:只有壳而没有米的谷粒,俗称瘪谷。

(8)实:饱满的谷粒。

(9)耰铚艾:耰(yōu),播种后摩平土地,使掩盖种子。铚(zhì):短镰。艾:收割。

(10)闵闵焉:殷切状,十分关心的样子。

(11)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语出《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

(12)信:同“伸”。

(13)发于持满之末:在弓拉满之后才把箭发出去。发:发射。持满:把弓拉满。末:后。

(14)早得:很早登第。

(15)妄推:错误地推崇。

(16)去此:抛弃已得(登第)的浮名。

(17)务学:勤学。

(18)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广泛地观览而精当地取用,丰富地积累而稀少地表现出去。约:简,少。薄:这里有谨慎、有力不尽使的意思。

(19)其:句首发语词,表祈请。

(20)是:这,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话。

(21)语:告诉。

全文拼音版

jiàshuōsòngzhāng
chángguānrénzhījiàtiánměiérduōshíéryǒutiánměiérduōgēngxiūérquánshíéryǒuzhòngzhīchánghòushíérliǎnzhīchángshúrénzhījiàchángměishǎoérduōshíjiǔcángér
jīnshíkǒuzhījiāérgòngbǎizhītiáncùncùnérzhīwàngzhīchúyōuzhìxiāngxúnshàngzhělínérjiézhòngzhīchángshíérliǎnzhīchángdàishúnéngyǒuměijiàzāi
zhīréncáifēiyǒuguòjīnzhīrénpíngsuǒyǎngérgǎnqīngyòngdàichéngzhěmǐnmǐnyānyīngérzhīwàngzhīzhǎngruòzhěyǎngzhīzhìgāngzhěyǎngzhīzhìchōngsānshíérhòushìshíérhòujuéshēnjiǔzhīzhōngéryòngzhìzhīhòuliúzhīérchímǎnzhīzhīrénsuǒguòrénérjīnzhījūnsuǒ
shàoyǒuzhìxuéxìngérzǎotóngniánzhīwèizǎojīnsuīwéiérzhòngwàngtuīzhīérxuézāiguānéryuēhòuérgàozhǐ
guīguòjīngshīérwènyānyǒuyuēzhéyóuzhěshìzhī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相关推荐

喜迁莺·真宗幸澶渊

〔宋代〕李纲

边城寒早。恣骄虏、远牧甘泉丰草。铁马嘶风,毡裘凌雪,坐使一方云扰。庙堂折冲无策,欲幸坤维江表。叱群议,赖寇公力挽,亲行天讨。

缥缈。銮辂动,霓旌龙旆,遥指澶渊道。日照金戈,云随黄伞,径渡大河清晓。六军万姓呼舞,箭发狄酋难保。虏情慑,誓书来,从此年年修好。

水龙吟·寿梅津

〔宋代〕吴文英

杜陵折柳狂吟,砚波尚湿红衣露。仙桃宴早,江梅春近,还催客句。宫漏传鸡,禁门嘶骑,宦情熟处。正黄编夜展,天香字暖,春葱剪、红蜜炬。

宫帽鸾枝醉舞。思飘扬、臞仙风举。星罗万卷,云驱千阵,飞毫海雨。长寿杯深,探春腔稳,江湖同赋。又看看便系,金狨莺晓,傍西湖路。

晚望

〔清代〕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八声甘州·把江山好处付公来

〔宋代〕辛弃疾

把江山好处付公来,金陵帝王州。想今年燕子,依然认得,王谢风流。只用平时尊俎,弹压万貔貅。依旧钧天梦,玉殿东头。

看取黄金横带,是明年准拟,丞相封侯。有《红梅》新唱,香阵卷温柔。且画堂、通宵一醉,待从今、更数八千秋。公知否:邦人香火,夜半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