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

〔唐代〕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作品简介

《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的七言绝句,生动描绘了乡村儿童垂钓的童趣场景。首句"蓬头稚子"的外貌描写与"学垂纶"的天真行为相映成趣;次句"侧坐莓苔"的姿势细节和"草映身"的环境烘托,展现孩童与自然的和谐。后两句通过"遥招手"的肢体语言和"怕鱼惊"的心理描写,将儿童专注又机灵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全诗语言通俗明快,观察细致入微,充满生活气息,是中唐时期描写童趣题材的代表作。

创作背景

《小儿垂钓》此诗创作于贞元、元和年间(785-820年),胡令能隐居圃田(今河南中牟)时所作。诗人身为手工匠人(相传为修补铁器为生),长期接触市井生活,善于捕捉平民百姓的生活细节。作品继承了杜甫《百忧集行》等描写儿童题材的传统,但更加突出田园趣味,反映了中唐诗歌向日常生活化、通俗化发展的趋势,对后世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等作品有一定影响。

翻译注释

翻译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注释

(1)蓬头:形容小孩可爱。

(2)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3)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4)莓:一种野草。

(5)苔:苔藓植物。

(6)映:遮映。

(7)借问:向人打听问路。

(8)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9)应:回应,答应,理睬。

全文拼音版

xiǎoérchuídiào
péngtóuzhìxuéchuílúnzuòméitáicǎoyìngshēn
rénjièwènyáozhāoshǒujīngyìngrén

作者介绍

胡令能(785—826),唐代诗人,贞元、元和时期人。早年曾为一手工匠,人称“胡钉铰”。后喜欢《列子》,又受禅学影响,隐居圃田。其诗传世仅四首,见于《全唐诗》。

相关推荐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