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志在烟霞慕隐沦

〔唐代〕李珣

志在烟霞慕隐沦,功成归看五湖春。一叶舟中吟复醉,云水,此时方认自由身。

花岛为邻鸥作侣,深处,经年不见市朝人。已得希夷微妙旨,潜喜,荷衣蕙带绝纤尘。

作品简介

《定风波·志在烟霞慕隐沦》是五代十国时期词人李珣创作的词作,这首词上阕通过描写烟霞、云水等意象,借用范蠡的典故表露了自己国亡不仕、归隐山水、五湖看春、不思尘世之志。下阕写词人设想隐逸湖中,泛舟自适。以无人居住的花岛为邻,与鸥鸟为伴,洗却尘世的烦恼,极赞隐士生涯的神秘高洁,流露出一种自得其乐的心情。

创作背景

《定风波·志在烟霞慕隐沦》这首词约作于同光三年(925)前蜀被灭亡后,诗人身上发生了由魏阙向江湖的转变。既隐逸,就自然以道家避世思想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于是写下此词直抒胸臆地把归隐思想和盘端出,以表示自己“志烟霞”“慕隐沦”的志趣。

翻译注释

翻译

多么仰慕当年的范蠡,他的志向本就在青山绿水、烟雾云霞之中,吴亡越兴,功成名就时隐姓埋名,寄身于太湖的烟波浩渺之中。纵情山水,寄兴风月。云水中驾一叶扁舟,把酒吟诵,其乐融融。此时此刻,才知道自由的可贵,身心两忘是多么的难得。

与繁花似锦的小岛为邻,和自由飞翔的鸥鸟做伴,多年不见那追逐利禄的豪商巨宦,早已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怎不暗自庆选择了这飘飘欲仙的隐居生活。

注释

(1)烟霞:云气,多泛指山林、山水,这里指归隐之所。

(2)隐沦:隐姓埋名。沦之意为“没”。

(3)功成归看五湖春:用越王勾践灭吴后,大夫范蠡功成身退、隐迹五湖的故事。五湖:太湖。

(4)一叶:形容船小如树叶。

(5)鸥作侣:与鸥为伴,这里指栖身世外、忘怀得失的隐居生活。

(6)深处:深居简出。

(7)经年:年复一年。

(8)市朝:偏义复词,指朝堂。市,交易买卖的场所。朝,官府治事的处所。后以市朝多指争名夺利的场所。

(9)希夷:无声为希、无色为夷,犹言虚寂玄妙。

(10)微妙旨:精微玄妙的义旨。

(11)潜喜:心中暗喜,发自衷心的喜悦。

(12)荷衣蕙带:荷叶制成的衣服,香革制成的带子。代称隐士衣服。

(13)绝:摆脱,不沾染。

(14)纤尘:微尘,这里指俗世。

全文拼音版

dìngfēng··zhìzàiyānxiáyǐnlún
zhìzàiyānxiáyǐnlúngōngchéngguīkànchūnzhōuzhōngyínzuìyúnshuǐshífāngrènyóushēn
huādǎowéilínōuzuòshēnchùjīngniánjiànshìcháorénwēimiàozhǐqiánhuìdàijuéxiānchén

作者介绍

李殉(855—930),字德润,先祖为波斯人,后移家梓州(今四川三台)。他是“花间派”重要作家,时有“李波斯”之称。曾以秀才的身份被州郡政府作为优秀人才推举给朝廷,因善作歌词得到后主的赏识。前蜀被后唐攻灭后,不仕。著有《琼瑶集》。今存词五十余首散见于《花间》、《尊前》等。王国维辑成《琼瑶集》一卷。

李珣的诗

相关推荐

定风波·把酒花前欲问溪

〔宋代〕黄庭坚

把酒花前欲问溪,问溪何事晚声悲?名利往来人尽老,谁道,溪声今古有休时。

且共玉人斟玉醑,休诉,笙歌一曲黛眉低。情似长溪长不断,君看,水声东去月轮西。

定风波·山路风来草木香

〔宋代〕辛弃疾

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篇章。

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漫,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

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

〔宋代〕苏轼

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若道使君无此意,何为,双花不向别人开。

但看低昂烟雨里,不已。劝君休诉十分杯。更问尊前狂副使。来岁。花开时节与谁来。

定风波·重阳

〔宋代〕苏轼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定风波·暮春漫兴

〔宋代〕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定风波·为有书来与我期

〔清代〕庄棫

为有书来与我期,便从兰杜惹相思。昨夜蝶衣刚入梦,珍重,东风要到送春时。

三月正当三十日,占得,春光毕竟共春归。只有成阴并结子,都是,而今但愿著花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