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玉肌铅粉傲秋霜

〔宋代〕苏轼

黄之侨人郭氏,每岁正月迎紫姑神。以箕为腹,箸为口,画灰盘中为诗,敏捷立成。余往观之,神请余作《少年游》,乃以此戏之。

玉肌铅粉傲秋霜。准拟凤呼凰。伶伦不见,清香未吐,且糠秕吹扬。

到处成双君独只,空无数,烂文章。一点香檀,谁能借箸,无复似张良。

作品简介

《少年游·玉肌铅粉傲秋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运用神话传说,戏弄、嘲笑紫姑神;下片借用历史故事,揭示紫姑神的虚无本质。词人以历史学的态度,引神用典,以为警世之治、移风易俗之用。全词以神话与民俗、历史与现实、正反与反正相结合的手法,塑造了“紫姑神”的形象,表面戏弄,实富深邃之哲理。

创作背景

根据孔凡礼《苏轼年谱》,《少年游·玉肌铅粉傲秋霜》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元丰四年元月,苏轼观看了黄州侨居人郭遘迎请紫姑神的过程,作《少年游》词戏讽郭遘迎请紫姑神,希望人们能改变旧的风俗习惯。

翻译注释

翻译

肌体被打扮得像玉铅粉一样白,可以与秋霜相比。准确地模拟凤呼唤凰的声音。乐官伶伦的律谱中看不到,向善男信女索取香钱的“清香”也传不开名声,都是如米皮、谷壳似的散发着。

筷子到处都是成双的,但紫姑神写字、说话、作诗只用一根筷子,空空洞洞没有什么内容尽是文字游戏。紫姑神一张小口插上如香檀的箸,谁能凭借箸为筹以献策,没有第二个像张良那样的人。

注释

(1)傲:抗衡。

(2)准拟:逼真模仿。

(3)清香:一种民间宗教的名称。

(4)吐:开,传开。

(5)糠秕:在打谷或加工过程中从种子上分离出来的皮或壳。

(6)无复:没有第二个。

(7)张良:字子房,汉初大臣。安徽毫县人。楚汉战争期间,借紫姑神的箸为筹,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追击项羽,歼灭楚军的策略,都为刘邦所采纳。汉朝建立,封为留侯。

全文拼音版

shǎoniányóu··qiānfěnàoqiūshuāng
qiānfěnàoqiūshuāngzhǔnfènghuánglínglúnjiànqīngxiāngwèiqiěkāngchuīyáng
dàochùchéngshuāngjūnzhǐkōngshùlànwénzhāngdiǎnxiāngtánshuínéngjièzhùshìzhāngliáng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少年游·戏平甫

〔宋代〕姜夔

双螺未合,双蛾先敛,家在碧云西。别母情怀,随郎滋味,桃叶渡江时。

扁舟载了,匆匆归去,今夜泊前溪。杨柳津头,梨花墙外,心事两人知。

少年游·江南节物

〔宋代〕杨亿

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寿阳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