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玉肌铅粉傲秋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运用神话传说,戏弄、嘲笑紫姑神;下片借用历史故事,揭示紫姑神的虚无本质。词人以历史学的态度,引神用典,以为警世之治、移风易俗之用。全词以神话与民俗、历史与现实、正反与反正相结合的手法,塑造了“紫姑神”的形象,表面戏弄,实富深邃之哲理。
少年游·玉肌铅粉傲秋霜
黄之侨人郭氏,每岁正月迎紫姑神。以箕为腹,箸为口,画灰盘中为诗,敏捷立成。余往观之,神请余作《少年游》,乃以此戏之。
玉肌铅粉傲秋霜。准拟凤呼凰。伶伦不见,清香未吐,且糠秕吹扬。
到处成双君独只,空无数,烂文章。一点香檀,谁能借箸,无复似张良。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根据孔凡礼《苏轼年谱》,《少年游·玉肌铅粉傲秋霜》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元丰四年元月,苏轼观看了黄州侨居人郭遘迎请紫姑神的过程,作《少年游》词戏讽郭遘迎请紫姑神,希望人们能改变旧的风俗习惯。
翻译注释
翻译
肌体被打扮得像玉铅粉一样白,可以与秋霜相比。准确地模拟凤呼唤凰的声音。乐官伶伦的律谱中看不到,向善男信女索取香钱的“清香”也传不开名声,都是如米皮、谷壳似的散发着。
筷子到处都是成双的,但紫姑神写字、说话、作诗只用一根筷子,空空洞洞没有什么内容尽是文字游戏。紫姑神一张小口插上如香檀的箸,谁能凭借箸为筹以献策,没有第二个像张良那样的人。
注释
(1)傲:抗衡。
(2)准拟:逼真模仿。
(3)清香:一种民间宗教的名称。
(4)吐:开,传开。
(5)糠秕:在打谷或加工过程中从种子上分离出来的皮或壳。
(6)无复:没有第二个。
(7)张良:字子房,汉初大臣。安徽毫县人。楚汉战争期间,借紫姑神的箸为筹,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追击项羽,歼灭楚军的策略,都为刘邦所采纳。汉朝建立,封为留侯。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少年游·一生赢得是凄凉
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好天良夜,深屏香被,争忍便相忘。
王孙动是经年去,贪迷恋、有何长。万种千般,把伊情分,颠倒尽猜量。
少年游·玉壶冰莹兽炉灰
玉壶冰莹兽炉灰,人起绣帘开。春丛一夜,六花开尽,不待剪刀催。
洛阳城阙中天起,高下遍楼台。絮乱风轻,拂鞍沾袖,归路似章街。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少年游·枫林红透晚烟青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春十未了秋十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
少年游·算来好景只如斯
算来好景只如斯,惟许有情知。寻常风月,等闲谈笑,称意即相宜。
十年青鸟音尘断,往事不胜思。一钩残照,半帘飞絮,总是恼人时。
少年游·南都石黛扫晴山
南都石黛扫晴山。衣薄耐朝寒。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
而今丽日明如洗,南陌暖雕鞍。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
少年游·含羞倚醉不成歌
含羞倚醉不成歌。纤手掩香罗。偎花映烛,偷传深意,酒思入横波。
看朱成碧心迷乱,翻脉脉、敛双蛾。相见时稀隔别多。又春尽、奈愁何。
少年游·戏平甫
双螺未合,双蛾先敛,家在碧云西。别母情怀,随郎滋味,桃叶渡江时。
扁舟载了,匆匆归去,今夜泊前溪。杨柳津头,梨花墙外,心事两人知。
少年游·江南节物
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寿阳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