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词

〔唐代〕白居易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低矮的花树轻轻地映衬着小巧的梳妆楼,春天悄然来临,却仿佛也在女子的眉间添上了淡淡的忧愁。

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

她斜靠着栏杆,背对着正在学舌的鹦鹉,心中似乎正思量着什么事情,以至于久久没有回头。

注释

(1)妆楼:华美的楼房,古代常指富家女子的居处。

(2)背鹦鹉:以背对鹦鹉。鹦鹉是一种鸟,善学人语。

(3)思量:思忖。

春词拼音版

chūn
huāshùyìngxiǎozhuānglóuchūnméixīnliǎngdiǎnchóu
xiélángānbèiyīngliángshìhuítóu

作品简介

《春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闺怨诗,前两句描写低低的花和绿树掩映下的小楼,将点点春愁带入了少女的眉心。后两句通过“斜倚栏杆”、“背鹦鹉”、“不回头”等一系列的动态描绘,写出了这个女子心中的不快和幽怨。全诗虽篇幅短小,但人物刻画生动,语约意远,诗意别出心裁,堪称佳作。

创作背景

《春词》这首诗作于大和三年(829)春天。这时朝廷中宦官气焰日张,白居易的好友宰相韦处厚已经逝世,李宗闵勾结宦官将出任宰相,政敌王涯也于这年正月自山南西道节度使入为太常卿。所以是年春天,对作者来说是个极不愉快的季节。白居易宦途中的突然打击,使他的处境如同闺妇一般,而对这种处境的愤怒和失望却又表示得如此的委婉,正是封建士大夫们所推崇的“怨而不怒”,于是作得此诗。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太原,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其诗通俗晓畅,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广为传诵。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因直言进谏被贬江州司马。晚年闲居洛阳,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与元稹并称"元白",诗作流传极广,甚至远播海外,对后世影响深远。白居易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春雪

〔唐代〕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日醉起言志

〔唐代〕李白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

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

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

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春晴泛舟

〔宋代〕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春庭晚望

〔南北朝〕萧悫

春庭聊纵望,楼台自相隐。

窗梅落晚花,池竹开初笋。

泉鸣知水急,云来觉山近。

不愁花不飞,到畏花飞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