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颂·清庙

〔先秦〕诗经

於穆清庙,肃雝显相。

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於穆清庙,肃雝显相。

美哉清静宗庙中,助祭高贵又雍容。

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众士祭祀排成行,文王美德记心中。

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

遥对文王在天灵,奔走在庙步不停。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

光辉显耀后人承,仰慕之情永无穷。

注释

(1)於:赞叹词,犹如现代汉语的“啊”。

(2)穆:庄严、壮美。

(3)清庙:清静、清明的宗庙。

(4)肃雍:庄重而和顺的样子。

(5)显:高贵显赫。

(6)相:助祭的人,此指助祭的公卿诸侯。

(7)济济:众多。

(8)多士:指祭祀时承担各种职事的官吏。

(9)秉:秉承,操持。

(10)文之德:周文王的德行。

(11)对越:犹“对扬”,对是报答,扬是颂扬。

(12)在天:指周文王的在天之灵。

(13)骏:敏捷、迅速。

(14)奔走:疾行。

(15)不承:不,通“丕”,大。承(zhēng):借为“烝”,美盛。

(16)射:借为“斁”,厌弃。

(17)斯:语气词。

周颂·清庙拼音版

zhōusòng··qīngmiào
qīngmiàoyōngxiǎnxiàng
duōshìbǐngwénzhī
duìyuèzàitiānjùnbēnzǒuzàimiào
xiǎnzhēngrén

作品简介

《周颂·清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是《周颂》的第一篇,即所谓“颂之始”。现代学者多以为此诗是洛邑告成时,周公率诸侯群臣告祭周文王、致政周成王的乐歌,通过对告祭致政祀典的礼赞,表达了对周人祖先功德的感谢和企盼德业永继的愿望,强化了周人天命王权的神圣理念,标志着周代立子立嫡宗法制的最后确立。全诗一章,共八句,既是赞美周文王功德的颂歌,也是西周王朝举行盛大祭祀以至其他重大活动通用的舞曲。

创作背景

关于《周颂·清庙》的背景,《毛诗序》曰:“《清庙》,祀文王也。周公既成洛邑,朝诸侯,率以祀文王也。”郑玄认为此诗作于周公摄政五年。《郑笺》云:“清庙者,祭有清明之德者之宫也,谓祭文王也。天德清明,文王象焉,故祭之而歌此诗也。庙之言貌也,死者精神不可得而见,但以生时之居,立宫室象貌为之耳。成洛邑,居摄五年时。”但对此历代学者尚有争论。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周成王七年,也有人认为作于周昭王时期;有人说是周公所作,也有人说是周武王所作,还有说是周成王所作的。

相关诗文

周颂·酌

〔先秦〕诗经

於铄王师,遵养时晦。

时纯熙矣,是用大介。

我龙受之,蹻蹻王之造。

载用有嗣,实维尔公允师。

周颂·时迈

〔先秦〕诗经

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

薄言震之,莫不震叠。

怀柔百神,及河乔岳,允王维后。

明昭有周,式序在位。

载戢干戈,载櫜弓矢。

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

周颂·烈文

〔先秦〕诗经

烈文辟公,锡兹祉福。惠我无疆,子孙保之。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

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於乎前王不忘。

周颂·我将

〔先秦〕诗经

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

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

伊嘏文王,既右飨之。

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周颂·桓

〔先秦〕诗经

绥万邦,娄丰年。天命匪解,桓桓武王。保有厥士,于以四方,克定厥家。於昭于天,皇以间之。

周颂·丝衣

〔先秦〕诗经

丝衣其紑,载弁俅俅。

自堂徂基,自羊徂牛。

鼐鼎及鼒,兕觥其觩,旨酒思柔。

不吴不敖,胡考之休。

周颂·敬之

〔先秦〕诗经

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维予小子,不聪敬止。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

周颂·访落

〔先秦〕诗经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

於乎悠哉,朕未有艾。

将予就之,继犹判涣。

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

绍庭上下,陟降厥家。

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