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七首·其二》是三国时期曹植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转蓬”自喻,抒发了诗人漂泊无依、壮志难酬的悲愤。前六句写蓬草随风飘转,隐喻自身被权力倾轧而流离失所;“类此游客子”以下四句,直写从军者的饥寒困苦,暗含对曹丕父子迫害的控诉。末二句“沉忧令人老”化用《古诗十九首》典故,将忧思推向极致。全诗语言质朴,比兴深刻,是曹植后期诗歌沉郁风格的典型代表。
杂诗七首·其二
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
何意回飚举,吹我入云中。
高高上无极,天路安可穷。
类此游客子,捐躯远从戎。
毛褐不掩形,薇藿常不充。
去去莫复道,沉忧令人老。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小小转蓬离开原来的根,悠悠飘荡跟随着远风。
谁料又被一阵旋风举起,将我一直朝上吹向云层。
越来越高总是没有极限,浩渺天路哪里才是穷尽?
而有些游子就正如转蓬,大好身躯捐给远方军营。
最差的粗衣也破不蔽体,难咽的野菜也不常供应。
算了吧,就不要再提起,沉忧只是让人更加衰困。
注释
(1)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2)飘飖:形容举止轻盈、洒脱。
(3)回飚:亦作“回飙”。旋转的狂风。
(4)毛褐:粗麻制成的短衣。
(5)薇藿:薇和藿。贫苦人用以充饥。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曹植的诗
相关推荐
杂诗十二首·其五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杂诗十二首·其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杂诗
日暮游西园,冀写忧思情。
曲池扬素波,列树敷丹荣。
上有特栖鸟,怀春向我鸣。
褰衽欲从之,路险不得征。
徘徊不能去,伫立望尔形。
风飚扬尘起,白日忽巳冥。
回身入空房,托梦通精诚。
人欲天不违,何惧不合并?
杂诗二首·其一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杂诗
秋夜凉风起,清气荡暄浊。
蜻蛚吟阶下,飞蛾拂明烛。
君子从远役,佳人守茕独。
离居几何时?钻燧忽改木。
房栊无行迹,庭草萋以绿。
青菭依空墙,蜘蛛网四屋。
感物多所怀,沉忧结心曲。
杂诗三首·其三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杂诗·旧山虽在不关身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杂诗十二首·其二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杂诗十二首·其三
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
昔为叁春蕖,今作秋莲房。
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
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
杂诗十二首·其六
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
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
求我盛年欢,一毫无复意。
去去转欲速,此生岂再值。
倾家持作乐,竟此岁月驶。
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後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