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海天落照图后》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前半部分描述了名画屡遭磨难,数易其主的经历,揭露了朝廷权奸严世蕃的贪暴行为,透露出作者强烈的激愤之情;后半部分写作者收购仇英摹本的情况,迸发了复得名画的惊喜之情。全文围绕《海天落照图》的命运展开一系列曲折起伏的叙述,通过人们对其惜之、夺之、轻之、窃之、赐之、叹之的种种行状,一方面显示了此画的珍贵,另一方面也刻画了人品高下不一的人物群像,展示了那个时代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在风格上,全文前半部分压抑而含蓄,后半部分明快而直露,两相对照,各显其妙。
题海天落照图后
《海天落照图》相传小李将军昭道作,宣和秘藏,不知何年为常熟刘以则所收,转落吴城汤氏。
嘉靖中,有郡守,不欲言其名,以分宜子大符意迫得之。汤见消息非常,乃延仇英实父别室,摹一本,将欲为米颠狡狯,而为怨家所发。
守怒甚,将致叵测。汤不获已,因割陈缉熙等三诗于仇本后,而出真迹,邀所善彭孔嘉辈,置酒泣别,摩挲三日后归守,守以归大符。大符家名画近千卷,皆出其下。
寻坐法,籍入天府。隆庆初,一中贵携出,不甚爱赏,其位下小珰窃之。时朱忠僖领缇骑,密以重赀购,中贵诘责甚急,小珰惧而投诸火。此癸酉秋事也。
余自燕中闻之拾遗人,相与慨叹妙迹永绝。今年春,归息弇园,汤氏偶以仇本见售,为惊喜,不论直收之。
按《宣和画谱》称昭道有《落照》《海岸》二图,不言所谓《海天落照》者。其图之有御题,有瘦金瓢印与否,亦无从辨证,第睹此临迹之妙乃尔,因以想见隆准公之惊世也。
实父十指如叶玉人,即临本亦何必减逸少《宣示》、信本《兰亭》哉!老人馋眼,今日饱矣,为题其后。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明代嘉靖年间,奸相严嵩恃宠弄权,无恶不作。其子严世蕃巧取豪夺,手段更为卑劣。他曾借地方大员之手,弄到了稀世珍品《海天落照图》。此图成于唐,存于宋,传至元、明,却在严嵩父子后被付之一炬。作者借《海天落照图》的得失存毁,写下了这段文字。
翻译注释
翻译
《海天落照图》相传是唐朝画家,有小李将军之称的李昭道所画。曾经宋徽宗赏鉴,系宣和秘藏之宝。不知何时,竟为常熟人刘以则所有,后又辗转落入苏州汤某之手。
本朝嘉靖年间,有位郡守,在此不想透露他的姓名,为了迎合严嵩之子严世蕃的心愿,强行索要这幅名画。汤某见事态严重,非同小可,便请来名画家仇英,在密室中悄悄临摹了一幅,准备效法宋颠米芾,偷梁换柱,瞒天过海,不料被仇人告发。
郡守闻知大怒,必欲置汤某于死地。汤氏迫不得已,只好从原画上把陈缉熙等名家题写的三首诗割下,缀于仇英摹本之后。然后取出真迹,邀来彭孔嘉等至交,置办酒席,与名画哭别。在恋恋不舍地把玩三日之后,才忍痛交出,郡守拿去献给严世蕃。严家藏有名画近千幅,却都不及此画名贵。
不久,严氏遭到法办,《海天落照图》也被籍没入官。隆庆初年,又被一个大宦官私自携出,却不知珍爱,让手下的一个小宦官偷走。那时,统领锦衣卫的朱希孝暗中想出重金购买此画。那个大宦官为此追查不休,小宦官惊恐之下,索性将画一把火烧了。这是万历初年秋天的事。
我在燕京时曾听收购古玩的人说起,不禁相对慨叹,稀世珍品,就此无存。今年春天,罢归弇园。恰逢汤某要将仇英摹本出售,我闻讯惊喜交加,顾不上讲价钱,收买下来。
谨按:《宣和画谱》载,李昭道有《落照》《海岸》两幅画,并未提及《海天落照图》这幅画。真迹上是否有徽宗的亲笔御题,以及瘦金体刻就的专用瓢形印章,现也无从查验了。但是,只要亲眼目睹仇氏临本已经精妙如此,也就可以想见这位李唐皇裔的惊世绝技了。
仇英十指如叶玉人,即便是临本又怎么能肯定就不如王羲之临《宣示表》、欧阳询临《兰亭集序》那样精美绝伦呢!人老眼馋,今日可算大饱眼福了。为此,敬题于此画之后。
注释
(1)小李将军昭道:唐代画家李思训之子。李思训在开元间曾任右武卫大将军。李昭道,也是画家,被称为小李将军。
(2)宣和:宋徽宗赵佶的年号,这里指宋徽宗。
(3)秘藏:内府所藏。
(4)刘以则:明代的一个收藏家。
(5)吴城:即苏州。
(6)汤氏:当时的一个古董商。
(7)嘉靖: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
(8)郡守:知府。
(9)分宜:指严嵩,因他是江西分宜县人,故称之为分宜。
(10)大符:即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字大符,曾与其父共同把持朝政。
(11)迫得之:逼迫取得。
(12)非常:不平常。
(13)延:约请。
(14)仇英:太仓人,移居吴郡(苏州),字实父,号十洲,是当时的画家,善于临摹古画。
(15)别室:另外的房间,指秘密的房间。
(16)将欲为米颠狡狯:这句是说,汤氏想请仇英代他临摹一张上送严府,而自己留下唐代真迹。米颠,指宋代书画家米芾。他为人玩世不恭,人称“米颠”。米芾临摹古代名人的字迹,常常可以乱真。狡狯(kuài):狡黠的手段。
(17)怨家:仇人家。
(18)发:揭发。
(19)致叵测:致,给。叵测:不可测,指大祸。
(20)因割陈缉熙等三诗于仇本后:这句是说,裁下陈缉熙等的三诗,补在仇英摹本之后。割,裁。陈缉熙:名鉴,曾做翰林官,是当时的一个鉴赏收藏家。
(21)彭孔嘉:名年,苏州人,善书画,是书画家文徵明的学生。
(22)寻坐法:寻,不久。坐法:受法律制裁。严世蕃最后被判死刑。
(23)籍入天府:籍,登记。这里指查抄、没收。天府:指内府,即宫中府库。
(24)隆庆初:明穆宗朱载垕的年号。
(25)中贵:指太监。
(26)小珰:即小太监。
(27)朱忠僖:名希孝,凤阳怀远人。
(28)领缇骑:统领缉捕人员。朱希孝在当时是后军都督府左都督,掌锦衣卫事。缇骑:原意是贵官的侍从,在明代指缉捕人员。
(29)癸酉: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元年(1573年)。
(30)拾遗人:指买卖旧货的商人。
(31)弇园:王世贞家中的花园名,在江苏太仓县。
(32)直:同“值”,价目。
(33)宣和画谱:书名,宋徽宗时精于鉴赏的大臣所编,记录宣和内府所藏的古代名画。
(34)御题:指宋徽宗的题字。
(35)瘦金:《书史会要》:“徽宗行草正书,笔势劲逸,初学薛稷,变其法度,自号瘦金体。”
(36)瓢印:宋徽宗收藏的古书画上所打的印鉴,有一种瓢形的,称为瓢印。
(37)隆准公:这里指李昭道。汉高祖刘邦隆准(高鼻梁),后人称之为隆准公。杜甫《哀王孙》:“高帝子孙皆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李昭道是唐朝宗室,所以这里也称他为“隆准公”。
(38)叶玉人:古代寓言,说一个匠人手巧,能够把玉雕刻成极薄的树叶(见《列子·说符》),这里可能就是用的这个典故。
(39)逸少:即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
(40)宣示:即《宣示表》,楷书法贴,原为三国时钟繇所写,后代流传的本子是王羲之临写的(见《法书要录》卷三褚遂良《晋右军王羲之书目》)。
(41)信本:即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字信本。他初学王羲之书,后变其体,自成一家。
(42)兰亭:即《兰亭序》帖的石刻本,是欧阳询所临摹刻石的。这里用来比拟仇英临李昭道画的可贵。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王世贞的诗
相关推荐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滁州醉翁亭
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
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
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
声如自空落,泻向雨檐前。
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
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
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
所以屡携酒,远步就潺湲。
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
山花徒能笑,不解与我言。
惟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
题龙阳县青草湖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题峰顶寺
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美人为政本忘机,服药求仙事不违。
叶县已泥丹灶毕,瀛洲当伴赤松归。
先师有诀神将助,大圣无心火自飞。
九转但能生羽翼,双凫忽去定何依。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其二
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
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题沙溪驿
涧水弯弯绕郡城,老蝉嘶作车轮声。
西风吹客上马去,夕阳满川红叶明。
题润州多景楼
金山焦山相对起,挹尽东流大江水。
一楼坐断水中央,收拾淮南数千里。
西风把酒闲来游,木叶渐脱人间秋。
烟尘茫茫路渺渺,神京不见双泪流。
君不见王勃才名今盖世,当时未遇庸人尔。
琴书落魄豫章城,腾王阁中悲帝子。
又不见李白才思真天然,时人未省为谪仙。
一朝放浪金陵去,凤凰台上望长安。
我今四海行将遍,东历苏杭西汉沔。
第一江山最上头,天下无人独登览。
楼高思远愁绪多,楼乎楼乎奈汝何。
安得李白与王勃,名与此楼长突兀。
题竹林寺
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更得几回过!
题情深树寄象公
肠断枝上猿,泪添山下樽。
白云见我去,亦为我飞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