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海上作

〔唐代〕孟浩然

仲尼既已没,余亦浮于海。

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

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

为问乘槎人,沧洲复何在。

作品简介

《岁暮海上作》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首联运用孔子典故,化用孔子成句。颔联写天上星辰变的化,感叹时光易逝。颈联写诗人随流漂泊,旅情无主的神态。尾联写向往隐居生活、无所牵挂的心态。这首诗善用典故,内涵深蕴。

创作背景

孟浩然自开元十七年(729)始,从洛阳南游吴越,多次往返于各地山水之间。《岁暮海上作》这是开元十八年(730)秋末取道新安江,东经桐庐、建德,十月到达温州后泛舟海上而作。

翻译注释

翻译

孔夫子已经死了许多年,我如今也在乘船浮游大海。

天黑见北斗星斗柄掉转,才知道新的一年已经到来。

任轻便的木船随意飘去,垂下钓竿并没有什么期待。

问一问那乘槎归来的人,海上仙洲究竟在什么地方?

注释

(1)仲尼:即孔子。孔子姓子氏孔,字仲尼,后世尊称为孔子。

(2)浮于海:用《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语意,表示不得志而避世。

(3)昏:黄昏,天色将晚时。

(4)斗柄:指北斗七星第五至第七的三颗星。

(5)回:指回复到前一年年终时的位置。北斗星方位随季节变换而跟着移动,所以古人从斗柄所指方向可以推知不同的节候。

(6)岁星改:是说一年又要过去了。岁星:即木星,古人以其岁行一次,用以纪年。

(7)虚舟:轻舟。

(8)垂钓非有待:意思是诗人自己虽隐居垂钓,但并不似姜太公那样有所等待。

(9)乘槎人:《博物志》:“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积粮,乘槎而去。”槎:指竹、木筏。

(10)沧洲:指海上可供隐居之处。

全文拼音版

suìhǎishàngzuò
zhònghǎi
hūnjiàndǒubǐnghuífāngzhīsuìxīnggǎi
zhōurènsuǒshìchuídiàofēiyǒudài
wéiwènchéngcháréncāngzhōuzài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其诗清淡自然,多写隐逸生活与山水风光,代表作《春晓》《过故人庄》等语言质朴,意境悠远。与王维并称“王孟”,同为盛唐田园诗派代表。虽终身未仕,却名重诗坛。李白赞其“风流天下闻”。其诗以五言见长,风格恬淡,对后世山水田园诗影响深远。

孟浩然的诗

相关推荐

岁晚

〔宋代〕王安石

月映林塘静,风含笑语凉。

俯窥怜绿净,小立伫幽香。

携幼寻新菂,扶衰坐野航。

延缘久未已,岁晚惜流光。

岁暮

〔唐代〕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岁暮归南山

〔唐代〕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岁晏行

〔唐代〕杜甫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

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

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岁暮到家

〔清代〕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岁寒知松柏

〔宋代〕黄庭坚

松柏天生独,青青贯四时。

心藏后凋节,岁有大寒知。

惨淡冰霜晚,轮囷涧壑姿。

或容蝼蚁穴,未见斧斤迟。

摇落千秋静,婆娑万籁悲。

郑公扶贞观,已不见封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