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射》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描写春景:明媚阳光映射于纱窗上,春风撼响门扉,后两句描写女主人公仍置身于空寂的庭园中,重门掩闭,回廊四合,除了碧鹦鹉红蔷薇,别无伴侣。这首抒情诗致力于用环境景物的描绘来渲染气氛,通篇色彩鲜丽而情味凄冷,以丽笔写哀思,有冷暖相形之妙,这种“尽在不言中”的表现手法,正体现了诗人婉曲达意的独特作风。
日射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李商隐一生创作了许多无题诗,不少托物寄慨,寓有深隐之意。《日射》这首诗诗旨是否别有所属,后人也有不同说法。程梦星注曰:“此为思妇咏也,独居寂寞,怨而不怒,颇有贞静自守之意,与他艳语不同,盖亦以之自喻也,意其在移家永乐时乎?”“移家永乐”指李商隐守母丧期间移家永乐县的时候,李商隐自述此时“遁迹邱园,前耕后饷”或许因“怅恨失职居家”(叶葱奇《李商隐诗集疏注》)与朝廷相隔而寥落寂寞,于是以诗寓意,创作此诗寄托身世之感,如此只作聊备一说而已。
翻译注释
翻译
阳光照射到纱窗上,春风叩响了门扉,无聊赖地搓弄着香罗帕,愁看春光匆匆如流水。
空落落的庭院回廊四合,锁满了一园寂寞,只有一只绿鹦鹉,面对着盛开的红蔷薇。
注释
(1)撼扉:撼,撼动。扉,门扇。
(2)香罗:对手帕的美称。罗,丝织品。
(3)春事:春光,喻青春年华。
(4)违:辜负。
(5)回廊:曲折回绕的长廊。
(6)合掩:合,围。掩,遮蔽。
(7)碧鹦鹉:青碧色的鹦鹉。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商隐的诗
相关推荐
日出行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徘徊?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
鲁阳何德,驻景挥戈?
逆道违天,矫诬实多。
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日日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日长简仲咸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日暮
牛羊下来久, 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 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 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 何须花烬繁。
日落望江赠荀丞
旅人乏愉乐,薄暮增思深。
日落岭云归,延颈望江阴。
乱流灇大壑,长雾匝高林。
林际无穷极,云边不可寻。
惟见独飞鸟,千里一扬音。
推其感物情,则知游子心。
君居帝京内,高会日挥金。
岂念慕群客,咨嗟恋景沉。
日出入
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
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
泊如四海之池,遍观是邪谓何?
吾知所乐,独乐六龙。
六龙之调,使我心若。
訾,黄其何不徕下!
日高
镀环故锦縻轻拖,玉筏不动便门锁。
水精眠梦是何人?栏药日高红髲?。
飞香上云春诉天,云梯十二门九关。
轻身灭影何可望,粉蛾帖死屏风上。
日喻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樾,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槃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
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浮没矣,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者以经术取士,士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日出行
白日下昆仑,发光如舒丝。
徒照葵藿心,不照游子悲。
折折黄河曲,日从中央转。
旸谷耳曾闻,若木眼不见。
奈何铄石,胡为销人。
羿弯弓属矢,那不中足。
令久不得奔,讵教晨光夕昏。
日夕山中忽然有怀
久卧青山云,遂为青山客。
山深云更好,赏弄终日夕。
月衔楼间峰,泉漱阶下石。
素心自此得,真趣非外惜。
鼯啼桂方秋,风灭籁归寂。
缅思洪崖术,欲往沧海隔。
云车来何迟,抚几空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