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象》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一首哲理诗。此诗以书房静读《周易》为切入点,通过恬淡的自然景象与深邃的哲学思考相结合,表达了“天人合一”“古今一理”的理学思想。前两句“书房兀坐万机休”展现学者超然物外的治学境界,“日暖风和草色幽”则暗喻《周易》中“生生之谓易”的宇宙生机;后两句将《易经》蕴含的古老智慧与当下体悟贯通,揭示“道不远人”的哲理。全诗语言平实而意境高远,体现了宋代理学诗融理趣于日常的特质。
读易象
书房兀坐万机休,日暖风和草色幽。
谁道二千年远事,而今只在眼前头。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读易象》此诗作于周敦颐晚年隐居庐山、著书讲学期间(约11世纪60年代)。作为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长期研习《周易》,其《太极图说》便受易学启发。诗中“二千年远事”指《周易》成书以来的古老智慧,“眼前头”则强调“理”的普适性——草木枯荣与阴阳变化同理,古今时空在“道”中统一。这种思想对后来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影响深远。
翻译注释
翻译
我独自端坐在书房中,万事万物都好像停了下来,阳光温暖,微风和煦,小草也是油绿的。
有谁能说出古往今来两千多年的事呢?而道如今却好像就发生在眼前。
注释
(1)兀坐:端坐。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一
巨猾肆威暴,钦駓违帝旨。
窫窳强能变,祖江遂独死。
明明上天鉴,为恶不可履。
长枯固已剧,鵕鹗岂足恃!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六
逍遥芜皋上,杳然望扶木。
洪柯百万寻,森散复旸谷。
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
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
读韩杜集
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
读老杜诗集
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镌鑱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来江滨。
读严子陵传
客星何补汉中兴,空有清风冷似冰。
早遣阿瞒移汉鼎,人间何处有严陵。
读书山雪中
前年望归归不得,去年中途脚无力。
残生何意有今年,突兀家山堕眼前。
东家西家百壶酒,主人捧觞客长寿。
先生醉袖挽春回,万落千村满花柳。
山灵为渠也放颠,世界幻入兜罗绵。
似嫌衣锦太寒乞,别作玉屑妆山川。
人言少微照乡井,准备黄云三万顷。
何人办作陈莹中,来与先生共炊饼?
读书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读书有所见作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读管子
夷吾相桓公,岂复偶际会。
观其平生心,身已有所委。
天方困生民,吊伐实在己。
求居寓所欲,纠与白等耳。
堂堂东海邦,内生谨疆理。
南荆北达燕,玉币走千里。
仲尼免左衽,自以身受赐。
孟轲圣之偶,非薄良有谓。
彼狂后世儒,诋毁恣轻议。
嗟哉不量分,讵解圣贤意。
区区彼商鞅,操术良非是。
为法昧所从,以身受其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