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台》是南朝齐诗人谢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首两句写游子登高而思乡,三至六句都是写登台所见景色,特别是“孤鸟”惹动了游子的乡关之思,最后两句与首句呼应,由“谁知”二字,见出游子满怀悲郁。这首诗以景衬情,融情入景,读来意味深沉,凄楚动人。
临高台
千里常思归,登台临绮翼。
才见孤鸟还,未辨连山极。
四面动清风,朝夜起寒色。
谁知倦游者,嗟此故乡忆。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临高台》这首诗作于永明八年(490年)岁末,谢朓被任命为萧子隆镇西府中的功曹,随即又转为文学。这首诗是作者与沈约、王融等诗友的唱和之作。
翻译注释
翻译
在千里之外常常会想回归故里,只能登上高台,在窗帘边眺望远方。
孤鸟倦飞尚能还巢,峰峦连绵,穷却未能辨识故乡之所在。
高台上四周凉风习习,暮色降临,唯觉寒气袭人。
又有谁知道倦于奔走求官之人的感受呢!感叹这些故乡的回忆。
注释
(1)临高台:汉《铙歌》十八曲旧题。
(2)千里:离家的路程。
(3)常:长久。
(4)绮翼:像鸟羽毛一样薄而美的丝织品,这里指窗帘。
(5)极:尽头。
(6)动:吹来。
(7)倦游者:倦于奔走求官之人。此为作者自指。
(8)嗟:感叹。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临川被收
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
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
临清大雪
白头风雪上长安,短褐疲驴帽带宽。
辜负故园梅树好,南枝开放北枝寒。
临终诗
权去生道促,忧来死路长。
怀恨出国门,含悲入鬼乡。
隧门一时闭,幽庭岂复光。
思鸟吟青松,哀风吹白杨。
昔来闻死苦,何言身自当。
临高台
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
连山无断绝,河水复悠悠。
所思竟何在?洛阳南陌头。
可望不可见,何用解人忧?
临高台送黎拾遗
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
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
临高台
临台行高,高以轩。
下有水,清且寒;中有黄鹄往且翻。
行为臣,当尽忠,愿令皇帝陛下三千岁,宜居此宫。
鹄欲南游,雌不能随,我欲躬衔汝,口噤不能开。
我欲负之,毛衣摧颓,五里一顾,六里徘徊。
临高台
临高台以轩,下有清水清且寒。
江有香草目以兰,黄鹄高飞离哉翻。
关弓射鹄,令我主寿万年。
临高台
游人欲骋望,积步上高台。
井莲当夏吐,窗桂逐秋开。
花飞低不入,鸟散远时来。
还看云栋影,含月共徘徊。
临高台
临高台,高台迢遰绝浮埃。
瑶轩绮构何崔嵬,鸾歌凤吹清且哀。
俯瞰长安道,萋萋御沟草。
斜对甘泉路,苍苍茂陵树。
高台四望同,帝乡佳气郁葱葱。
紫阁丹楼纷照耀,璧房锦殿相玲珑。
东弥长乐观,西指未央宫。
赤城映朝日,绿树摇春风。
旗亭百隧开新市,甲第千甍分戚里。
朱轮翠盖不胜春,叠榭层楹相对起。
复有青楼大道中,绣户文窗雕绮栊。
锦衾夜不襞,罗帷昼未空。
歌屏朝掩翠,妆镜晚窥红。
为君安宝髻,蛾眉罢花丛。
尘间狭路黯将暮,云间月色明如素。
鸳鸯池上两两飞,凤凰楼下双双度。
物色正如此,佳期那不顾。
银鞍绣毂盛繁华,可怜今夜宿娼家。
娼家少妇不须颦,东园桃李片时春。
君看旧日高台处,柏梁铜雀生黄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