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申七夕》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的一首诗,收录于《全唐诗》。这首诗是诗人托杜惊转致令狐的失望之作。这首诗一言已渡河矣。二惟恐其晚。三、四是初渡景。五、六一夕之内所见。末句深怪严老头子识灵槎而多管闲事。全诗写织女珍重佳期,以织女自况,以牵牛比喻牛党,令狐绚。
壬申七夕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
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
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壬申七夕》这首诗是大中六年(852)七夕作的,是诗人托杜惊转致令狐的失望之作。
翻译注释
翻译
难得等到七夕她已驾着七香车。刚刚两心相会又忧无情的晓霞。
清风夜静,唯有玉佩的响声,日光微弱点吧,不要晒枯了艳丽的鲜花。
月中的嫩桂,它把馨香传得更远更远。星间的高榆给人间送来舒适的影斜。
她不想人间知道他们相会的事,因妒成都卜肆中有人能识别灵筏。
注释
(1)七香车:用多种香料涂饰的车。
(2)日薄:(七日)将晚时·日光渐淡。
(3)嫣:同蔫,蔫萎不鲜活。
(4)桂嫩:指初七夜新月半圆。
(5)榆:白榆。星名。
(6)卜肆:占卜的摊子。
(7)槎:木筏。
全文拼音版
壬申七夕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
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
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杰出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其诗构思精密,语言瑰丽,善用典故与象征,开创“朦胧诗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代表作《无题》《锦瑟》《夜雨寄北》等情感深挚,含蓄隐晦。因卷入“牛李党争”而仕途坎坷,终生潦倒。诗作多抒写个人失意与时代苦闷,七律成就尤高,对宋代西昆体及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李商隐的诗
相关推荐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其二
惨澹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
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
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
壬辰寒食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壬戌清明作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壬子偶题
黄尘投老倦匆匆,故绕盆池种水红。
落日欹眠何所忆,江湖秋梦橹声中。
壬子寒食
儿女青红笑语哗,秋千环索响呕哑。
今年好个明寒食,五树来禽恰放花。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其三
郁郁围城度两年,愁肠饥火日相煎。
焦头无客知移突,曳足何人与共船。
白骨又多兵死鬼,青山元有地行仙。
西南三月音书绝,落日孤云望眼穿。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其四
万里荆襄入战尘,汴州门外即荆榛。
蛟龙岂是池中物,虮虱空悲地上臣。
乔木他年怀故国,野烟何处望行人。
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到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