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
这个胡腾舞者本是凉州人,肌肤光滑如玉鼻子尖如锥。
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
桐布舞衣前后宽边如卷起,绣着葡萄纹的带子一侧垂。
帐前跪作本音语,拾襟搅袖为君舞。
帐前下跪诉不尽乡音苦语,提起衣襟甩长袖将要起舞。
安西旧牧收泪看,洛下词人抄曲与。
安西旧官员强忍眼泪观看,洛阳词人把歌词抄写赠与。
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
起舞时眉目灵动脚踏花毡,红妆和者汗流珠帽已飞偏。
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
醉舞东倒西倾步伐却不乱,双靴飞旋似光圈闪烁灯前。
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
环行跳跃步步应和着节拍,反手叉腰真好似一弯新月。
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
直到伴奏的音乐戛然而止,才听到城头画角呜呜如咽。
胡腾儿,胡腾儿,家乡路断知不知?
跳胡腾舞的,跳胡腾舞的,你可知回乡的路已经断绝。
注释
(1)胡腾儿:指的是西北少数民族一位善于歌舞的青年艺人。
(2)胡腾: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舞蹈。
(3)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
(4)桐布:即桐华布,梧桐花细毛织成的布。
(5)葡萄长带:是说长带上的葡萄图案。
(6)音语:言语。
(7)拾:一作“拈”。
(8)搅:一作“摆”。
(9)安西:指安西都护府。
(10)牧:官名,州长。
(11)洛下:指洛阳城。
(12)与:赠与。
(13)花毡:西域少数民族的一种工艺品,把彩色的布剪成图案,用羊毛线缝制在白色的毡子上。
(14)红汗:妇女的汗。因妇女面上施胭脂,流汗则与之俱下,其色红,故曰红汗。
(15)交流:交错着流下。
(16)柔弱:指舞步轻柔。
(17)蹴:踏,踩,踢。
(18)应节:符合音乐节拍。
(19)却月:半圆的月亮。
(20)丝桐:指琴。古人削桐为琴,练丝为弦,故称。
(21)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因表面有彩绘,故称。
(22)发: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