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富送孙何入史馆

〔宋代〕王禹偁

孟郊常贫苦,忽吟不贫句。

为喜玉川子,书船归洛浦。

乃知君子心,所乐在稽古。

汉公得高科,不足唯坟素。

二年佐棠阴,眼黑怕文簿。

跃身入三馆,烂目阅四库。

孟贫昔不贫,孙贫今暴富。

暴富亦须防,文高被人妬。

作品简介

《暴富送孙何入史馆》是北宋诗人王禹偁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化用孟郊诗意,为孙何得入史馆饱览典籍而欣喜,称其是“孙贫今暴富”,可见作者看重的不是功名利禄而是学问的积累,显示了他胸襟的高尚磊落。这首诗情调欢悦,语言古朴,有议论化倾向。

创作背景

《宋史·孙何列传》云:“何十岁识音韵,十五能属文,笃学嗜古,为文必本经义,在贡籍中甚有声。与丁谓齐名友善,时辈号为‘孙丁’。王禹偁尤推重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举进士第一。后被召入直史馆。这首诗即是作者送别有人孙何而作。

翻译注释

翻译

孟郊曾经十分贫苦,忽然吟诗说不再贫苦;

是因为欣喜诗友卢仝,载满一船书籍返回洛浦。

我于是懂得君子心性,感到快乐的是钻研古书。

汉公得中了科第高名,只是还欠缺古籍基础。

两年来佐理地方政治,双眼发黑怕再审阅公文书簿。

现在腾身进入史馆,将睁亮眼睛饱读四库藏书。

我如孟郊一样生活困窘,精神却从来不觉贫苦。孙何以前精神不够丰足,而今一旦如穷人暴富。

学问富赡也还需要提防,文才高超恐被他人忌妒。

注释

(1)孟郊常贫苦:孟郊:中唐诗人,终生困顿,诗多穷苦之辞。尝贫苦:一作“常贫苦”。

(2)玉川子:中唐诗人卢仝号。

(3)洛浦:洛水之滨,指洛阳。

(4)稽古:研习古事。

(5)高科:科第高名。

(6)坟素:古籍的素养。坟,坟典,三坟五典,后转为古书的通称。

(7)佐棠阴:指孙何佐理地方政治。棠阴,传说周召公奭巡行南国,在棠树下听讼断案,后人思之,不忍伐其树。后因以“棠阴”喻惠政。

(8)文簿:公文、簿书。

(9)三馆:宋承唐制,以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掌修史、藏书、校书。此偏指史馆。

(10)烂目:睁亮眼睛。烂,光明。

(11)四库:本指宫廷收藏图书的地方,此处指史馆藏书。

(12)妬:同“妒”,嫉妒。

全文拼音版

bàosòngsūnshǐguǎn
mèngjiāochángpínyínpín
wèichuānzishūchuánguīluò
nǎizhījūnzixīnsuǒzài
hàngōnggāowéifén
èrniánzuǒtángyīnyǎnhēiwén簿
yuèshēnsānguǎnlànyuè
mèngpínpínsūnpínjīnbào
bàofángwéngāobèirén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 ,巨野(今属山东)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登进士第,授成武主簿。端拱元年(988年),召试,直史馆,迁知制诰,判大理寺。遇事敢言,三遭贬斥,作《三黜赋》以见志。诗学杜甫、白居易,文风平易畅达。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存词一首。

王禹偁的诗

相关推荐

小雅·蓼莪

〔先秦〕诗经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谷,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白沟行

〔宋代〕王安石

白沟河边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

蕃马常来射狐兔,汉兵不道传烽燧。

万里鉏耰接塞垣,幽燕桑叶暗川原。

棘门灞上徒儿戏,李牧廉颇莫更论。

蓝岭精舍

〔唐代〕韦应物

石壁精舍高,排云聊直上。

佳游惬始愿,忘险得前赏。

崖倾景方晦,谷转川如掌。

绿林含萧条,飞阁起弘敞。

道人上方至,深夜还独往。

日落群山阴,天秋百泉响。

所嗟累已成,安得长偃仰。

长亭怨·旧居有感

〔宋代〕张炎

望花外、小桥流水,门巷愔愔,玉箫声绝。鹤去台空,佩环何处弄明月?十年前事,愁千折、心情顿别。露粉风香谁为主?都成消歇。

凄咽。晓窗分袂处,同把带鸳亲结。江空岁晚,便忘了、尊前曾说。恨西风不庇寒蝉,便扫尽、一林残叶。谢杨柳多情,还有绿阴时节。

入潼关

〔唐代〕李世民

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

霜峰直临道,冰河曲绕城。

古木参差影,寒猿断续声。

冠盖往来合,风尘朝夕惊。

高谈先马度,伪晓预鸡鸣。

弃繻怀远志,封泥负壮情。

别有真人气,安知名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