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直晋昌李花

〔唐代〕李商隐

吴馆何时熨,秦台几夜熏?

绡轻谁解卷?香异自先闻。

月里谁无姊,云中亦有君。

樽前见飘荡,愁极客襟分。

作品简介

《子直晋昌李花》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前部分从色、香等方面赞美李花舒展的姿态、浓郁的香味,突出李花的轻盈缥缈、素淡清明,最后回归现实,写明客愁,点醒自寓身世之主旨。全诗运用典故、比兴等手法,描写李花的白、香,表达了诗人对李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创作背景

据《子直晋昌李花》诗题可知,这是一首赠给好友令狐绹的咏物诗。当时令狐绹晋昌坊宅内花园内李花盛开,诗人作此诗咏李花以自寓身世。

翻译注释

翻译

吴馆内西施的罗裙是什么时候熨开的?秦台内熏了几夜的香?

像翻卷的轻绡慢慢舒展开来,清香不同于别的花,自然能让人最先闻到。

月中有嫦娥也有姊妹,云中的云神也有伴侣。

举起酒杯看到李花飘荡,因为分别而愁苦万分。

注释

(1)子直:令狐绹,字子直,令狐楚之子,最终官居宰相。

(2)晋昌:令狐绹在长安的宅第。

(3)李花:落叶乔木,花白色。诗人以李花自喻。

(4)吴馆:春秋吴国阖闾城西砚石山上有馆娃宫,为吴王夫差为宠幸西施而兴建。

(5)卷:卷翻。

(6)姊:嫦娥。

(7)云中:先秦神话中的云神。

(8)樽:盛酒器具。

(9)襟分:即分襟,分袂,别离之意。

全文拼音版

zizhíjìnchānghuā
guǎnshíyùnqíntáixūn
xiāoqīngshuíjiějuǎnxiāngxiānwén
yuèshuíyúnzhōngyǒujūn
zūnqiánjiànpiāodàngchóujīnfēn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杰出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其诗构思精密,语言瑰丽,善用典故与象征,开创“朦胧诗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代表作《无题》《锦瑟》《夜雨寄北》等情感深挚,含蓄隐晦。因卷入“牛李党争”而仕途坎坷,终生潦倒。诗作多抒写个人失意与时代苦闷,七律成就尤高,对宋代西昆体及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李商隐的诗

相关推荐

子规

〔唐代〕吴融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子初郊墅

〔唐代〕李商隐

看山对酒君思我,听鼓离城我访君。

腊雪已添墙下水,斋钟不散槛前云。

阴移竹柏浓还淡,歌杂渔樵断更闻。

亦拟村南买烟舍,子孙相约事耕耘。

子产不毁乡校颂

〔唐代〕韩愈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

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我于此视。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

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

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成败之迹,昭哉可观。

维是子产,执政之式。维其不遇,化止一国。诚率此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施及无垠,於虖!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谁其嗣之?我思古人!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先秦〕左丘明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若吾子赖之,则晋国贰。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贰,则子之家坏,何没没也,将焉用贿?

“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诗》云:‘乐只君子,邦家之基。’有令德也夫!‘上帝临女,无贰尔心。’有令名也夫!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是以远至迩安。毋宁使人谓子,子实生我,而谓子浚我以生乎?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宣子说,乃轻币。

子鱼论战

〔先秦〕左丘明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

冬十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