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四首·其二

〔清代〕陈宝琛

阿母欢娱众女狂,十年养就满庭芳。

那知绿怨红啼景,便在莺歌燕舞场。

处处凤栖劳剪彩,声声羯鼓促传觞。

可怜买尽西园醉,赢得嘉辰一断肠。

作品简介

《感春四首》是清代诗人陈宝琛所创作的一组七言诗。这四首诗是陈宝琛为中日甲午战争而作,第一首写战败议和;第二首直指慈禧太后;第三首北洋海军的覆灭及教训;第四首写割台悲恸。全诗首首咏落花,却句句寄寓家国之慨:诗人借抒发对花落的弥天悲伤之情而传达对国是日非的悲慨之意。

创作背景

中法战争(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后陈宝琛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在其谪居期间,中日爆发了甲午海战。在李鸿章不抵抗的政策下,中国当时最精锐的海军——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中日海战以中国的惨败结束。翌年春天,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签订的消息传至国内引起朝野一片哗然。陈宝琛虽处江湖之远,仍念庙堂之高,时刻关注时事。对于《马关条约》的签订,陈宝琛感到愤懑的同时,又感到哀伤。由于《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895年春天,陈宝琛遂作《感春四首》以志。

翻译注释

翻译

为了阿母的欢娱,所有人都忙碌了起来,这些人是历经十年培养起来的。

哪知暮春群芳零落的破败景象,却出现在莺歌燕舞的场景中。

所有凤楼上都插满了彩旗,声声羯鼓催促着人们推杯换盏。

可叹这些人在疯狂买醉,到头来不过赢得良辰时的悲痛。

注释

(1)阿母:此指慈禧太后。

(2)绿怨红啼:描写暮春群芳零落的破败景象。

(3)羯鼓:中国古代羯族的一种鼓,两面蒙皮,腰细。

全文拼音版

gǎnchūnshǒu··èr
āhuānzhòngkuángshíniányǎngjiùmǎntíngfāng
zhī绿yuànhóngjǐng便biànzàiyīngyànchǎng
chùchùfèngláojiǎncǎishēngshēngjiéchuánshāng
liánmǎijǐn西yuánzuìyíngjiāchénduàncháng

作者介绍

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一字潜史,号弢庵、橘叟、橘隐、听水老人、沧趣楼主、听水斋主人,福建闽县螺洲(今福州市螺洲镇)人。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他是“同光体”闽派代表诗人,诗作收入《沧趣楼诗集》,附录流寓天津时写的《听水斋词》40余首。

陈宝琛的诗

相关推荐

感怀

〔宋代〕李清照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

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感春四首·其四

〔唐代〕韩愈

我恨不如江头人,长网横江遮紫鳞。

独宿荒陂射凫雁,卖纳租赋官不嗔。

归来欢笑对妻子,衣食自给宁羞贫。

今者无端读书史,智慧只足劳精神。

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霜白趋埃尘。

乾愁漫解坐自累,与众异趣谁相亲。

数杯浇肠虽暂醉,皎皎万虑醒还新。

百年未满不得死,且可勤买抛青春。

感春四首·其二

〔唐代〕韩愈

皇天平分成四时,春气漫诞最可悲。

杂花妆林草盖地,白日坐上倾天维。

蜂喧鸟咽留不得,红萼万片从风吹。

岂如秋霜虽惨冽,摧落老物谁惜之。

为此径须沽酒饮,自外天地弃不疑。

近怜李杜无检束,烂漫长醉多文辞。

屈原离骚二十五,不肯哺啜糟与醨。

惜哉此子巧言语,不到圣处宁非痴。

幸逢尧舜明四目,条理品汇皆得宜。

平明出门暮归舍,酩酊马上知为谁。

感怀寄人

〔唐代〕鱼玄机

恨寄朱弦上,含情意不任。

早知云雨会,未起蕙兰心。

灼灼桃兼李,无妨国士寻。

苍苍松与桂,仍羡世人钦。

月色苔阶净,歌声竹院深。

门前红叶地,不埽待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