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铁椎传

〔明代〕魏禧

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

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

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铁椎其人欤?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用之自有时欤?子灿遇大铁椎为壬寅岁,视其貌当年三十,然大铁椎今年四十耳。子灿又尝见其写市物帖子,甚工楷书也。

作品简介

《大铁椎传》是清代文学家魏禧的一篇传记散文。作者因为不知道那个人叫什么名字,就用他的兵器“大铁椎”来代替。文中以细腻生动的手法,刻画了一位有识见、有气节、精武艺、识文墨,使用铁椎的大力士的“异人”的形象,描写出这样一个英雄人物,本可大有作为,在当时却所遇不合,无用武之地,只能去与响马决斗的可悲境遇,透露出作者对明朝亡国君臣的不满,抒发了他的亡国之痛,表达了作者希望有人起来“抗清复明”的爱国思想。

创作背景

明末清初之际,传体之文的创作呈现出勃兴之势,究其原因,盖与表扬忠烈 、以文存史之观念密不可分,因此具有鲜明且繁复的时代内涵,是清初士人(尤其是明遗民)复杂心迹的具体体现,魏禧就是其中的典范 。

魏禧为清初著名文人团体 “易堂九子 ”之首,以气节文章显声天下,为清初古文三大家之一 。 纵观魏禧之古文创作,传体文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考察其传志之文,可以见出清初士人复杂的心灵轨迹,也可解读清初文章的文化蕴涵及美学追求。此类传记中,传颂最广的无疑是 《大铁椎传》,塑造了一位技艺高超、行为诡异 、 颇具传奇色彩的”江湖异人”的形象。

翻译注释

翻译

庚戌年十一月,我从扬州回家,与陈子灿同船。子灿时年二十八岁,爱好弄枪使棒,我给他讲授《左传》中的兵谋兵法时,趁机问:“你走南闯北,碰到过奇异之人吗?”子灿向我讲述了大铁椎的事,于是我写了《大铁椎传》。

大铁椎,不知是什么地方人。北平陈子灿到河南去看望他的哥哥,在宋将军家里遇见了大铁椎。宋将军是怀庆青华镇人,擅长武术,七省爱好武术的人都来向他学习,人们因他长得魁梧健壮,所以叫他宋将军。宋将军的徒弟高信之,也是怀庆人,力气大,擅长射箭,比陈子灿大七岁,是他小时候的同学,因此陈子灿曾经与他一同访问过宋将军。

当时座上有个饭量很大的客人,容貌很丑陋,右腋下夹着个大铁椎,有四五十斤重,吃饭以及拱手行礼时,一刻也不放下它。大铁椎柄上的铁链折迭围绕着,像锁上的链子,把它拉开有一丈多长。他很少跟人们交谈,说话像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的口音。问他家乡在哪,姓甚名何,都不作回答。

我们在一起睡觉,到半夜,客人说:“我走了。”

话音刚落,人就不见了。陈子灿见窗门都关着,就吃惊地问高信之。高信之说:“客人刚来时,不戴帽子,不穿袜子,用蓝手巾包着头,脚上缠着白布,除了大铁椎外,什么东西都没有携带,而腰带中裹着很多银子。我和宋将军都不敢问他。”陈子灿一觉醒来,侠客却已打着呼噜睡在床上了。

有一天,侠客向宋将军告辞说:“我当初听到你的名声时,把你当作英雄豪杰,然而你的武艺全不顶用,我走了。”

宋将军竭力挽留他,他就说:“我曾屡次打杀拦路抢劫的强盗,夺取他们的财物,因此他们很恨我。我若久留此地,灾祸将会牵连到你。今晚半夜,强盗们正约定和我到某个地方决斗。”

宋将军高兴地说:“我骑着马带着弓箭来助战。”

侠客说:“不要去,强盗本领强且人又多,我想要保护你,就不能杀个痛快。”

宋将军向来自以为了不起,并且也很想看看侠客的本领,就竭力请求侠客同往。侠客没办法,就带他一起走。将要到达决斗的地方,侠客送宋将军登上一座荒废无人的堡垒,说:“你只许观看,千万别作声,(以免)让强盗们发觉你。”

这时,鸡叫月落,星光照着空旷的原野,百步之内能够看见人。侠客骑马飞驰而下,吹了几声觱篥。一会儿,二十多个骑马的强盗从四面聚集过来,徒步行走背着弓箭跟在后面的有一百多人。一个强盗提着刀纵马冲向侠客,侠客大喊:“看椎。”挥舞起铁椎,强盗应声坠落马下,马头也被砸得碎裂。那伙强盗向前包围上来,侠客奋力挥舞铁椎左右猛击,强盗们连人带马栽倒在地,三十多人被杀死。宋将军屏住呼吸观看这场恶战,吓得两腿发抖,几乎从堡垒上掉下来。忽然听到侠客大声呼喊道:“我走啦!”尘灰滚滚,朝着东方飞奔而去。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魏禧评论说:张良找到了大力士,在博浪沙用铁椎捶击秦始皇,大铁椎大概也是那种人吧?老天生下有奇异才能的人,一定有用得着他的地方。但我读陈亮的《中兴遗传》,发现那些才智出众、侠义刚烈、雄奇卓异的人,无声无息地不能在当代显露功绩声名的,又为什么这样多呢?是不是上天降生的人才不一定被人任用呢?还是任用他们自会有一定的时机呢?陈子灿遇见大铁椎是壬寅年,看他的相貌应当是三十岁,那么大铁椎当时已有四十岁了。子灿又曾经看见他写买东西的单子,楷书写得非常工整漂亮。

注释

(1)大铁椎传:选自《魏叔子文钞》,有删节。文章是一篇传记,因为不知道这个人叫什么名字,就用他的兵器“大铁椎”来代替。

(2)庚戌:1670年(康熙九年)。

(3)广陵:扬州古名。

(4)陈子灿:生平不详。

(5)左氏兵谋兵法:指《左传》中记述战事的文字。

(6)北平:北京。明初改元大都为北平,1403年(明成祖永乐元年)改名北京。此用明初名称。

(7)省兄河南:到河南探望哥哥。

(8)怀庆:府名,今河南沁阳。

(9)工技击:擅长武术。

(10)七省:指河南及其邻近的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安徽、湖北七省。

(11)少同学:青少年时代的同学。

(12)过:访问。

(13)健啖:食量很大。 啖,吃。

(14)貌甚寝:相貌甚丑陋。寝,丑陋。

(15)右胁:右腋下。

(16)饮食拱揖不暂去:谓椎不离身。不暂去:一会也不离身。

(17)柄铁折叠环复:椎之铁柄可折叠环绕,如同锁链。练,通“链”。

(18)引:伸长。

(19)语类楚声:说话像楚地的口音。楚地,现为湖南、湖北一带,古为楚地。

(20)扣:通“叩”,询问。

(21)言讫:说完。

(22)白金:银子。

(23)鼾睡:熟睡。鼾,打呼噜。炕:用土坯搭制的床。

(24)豪:豪杰。

(25)强:尽力挽留。

(26)响马贼:结伙拦路抢劫的强盗,抢劫时先打呼哨,或放响箭,故称。

(27)仇:怨恨,仇恨。

(28)且:将。

(29)期:约定。

(30)能:有本领。

(31)不快吾意:不能让我痛快搏斗。

(32)与偕行:和(他)一起去。

(33)慎弗声:小心不要出声。

(34)觱篥:古代一种管乐器。用竹做管,用芦苇做嘴。汉代从西域传入。

(35)环而进:围攻。

(36)仆:向前倒下。

(37)屏息:暂时抑制呼吸。屏,抑制。

(38)股栗:两腿发抖。栗,战栗,发抖。

(39)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铁椎其人欤:谓大铁椎与汉代张良所得力士为一类人。子房,张良,字子房。秦灭韩,张良欲为韩复仇,后来找到一名力士,能举起一百二十斤重的铁椎,狙击秦始皇于博浪沙,但只击中副车(参看《史记·留侯世家》)。欤(yú),助词,表示疑问、感叹、反诘等语气。

(40)陈同甫:南宋陈亮,字同甫,文学家,著有《龙川文集》、《龙川词》。其所著《中兴遗传》,为宋朝南渡前后大臣、大将、死节、能臣、能将各类人物立传,其中有侠士、义勇两门,人物类似大铁椎,所以这样说,以引出下文之感慨。

(41)泯泯然:形容纷纷消亡。

(42)壬寅岁:1662年(康熙元年)。

(43)市物帖子:购物单。

全文拼音版

tiěchuíchuán
gēngshíyuè广guǎnglíngguīchénzicàntóngzhōuzicànniánèrshíhǎoshìshòuzuǒshìbīngmóubīngyīnwènshùyóunánběiféngrénzicànwèishùtiěchuízuòtiěchuíchuán
tiěchuízhīrénběipíngchénzicànxǐngxiōngnánsòngjiāngjūnjiāsòng怀huáiqìngqīnghuázhènréngōngshěnghǎoshìzhějiēláixuérénxióngjiànsòngjiāngjūnyúnsòngzigāoxìnzhī怀huáiqìngrénduōshànshèzhǎngzicànsuìshǎotóngxuéchángguòsòngjiāngjūn
shízuòshàngyǒujiàndànmàoshénqǐnyòuxiéjiātiěchuízhòngshíjīnyǐnshígǒngzànbǐngtiězhédiéhuánsuǒshàngliànyǐnzhīzhǎngzhàngrénhǎnyánlèichǔshēngkòuxiāngxìngjiē
tóngqǐnbànyuē
yánjiànzicànjiànchuāngjiējīngwènxìnzhīxìnzhīyuēchūzhìguānlánshǒujīnguǒtóuchánbáitiěchuíwàisuǒchíéryāoduōbáijīnjiāngjūngǎnwènzicànmèiérxǐnghānshuìkàngshàng
sòngjiāngjūnyuēshǐwénmíngwèiháoránjiēyòng
jiāngjūnqiángliúzhīnǎiyuēshùshāxiǎngzéiduóchóujiǔhuòqiějīnbànfāngjuédòumǒusuǒ
sòngjiāngjūnxīnrányuēxiéshǐzhùzhàn
yuēzhǐzéinéngqiězhòngkuài
sòngjiāngjūnqiěguānsuǒwèiqǐngxiéxíngjiāngzhìdòuchùsòngjiāngjūndēngkōngbǎoshàngyuēdànguānzhīshènshēnglìngzéizhī
shímíngyuèluòxīngguāngzhàokuàngbǎijiànrénchíxiàchuīshùshēngqǐngzhīzéièrshímiànxínggōngshǐcóngzhěbǎirénzéidāobēnhuīchuízéiyīngshēngluòshǒulièzhòngzéihuánérjìnfènchuízuǒyòurénshāsānshírénsòngjiāngjūnpíngguānzhīduòwényuēchéngǔngǔndōngxiàngchíhòusuìzhì
wèilùnyuēzifángshìchuíqínhuánglàngshāzhōngtiěchuíréntiānshēngrényǒusuǒyòngzhīchéntóngzhōngxìngchuánháojùnxiálièkuízhīshìmǐnmǐnránjiàngōngmíngshìzhěyòuduōtiānzhīshēngcáiwèirényòngyòngzhīyǒushízicàntiěchuíwèirényínsuìshìmàodāngniánsānshírántiěchuíjīnniánshíěrzicànyòuchángjiànxiěshìtiēzishéngōngkǎishū

作者介绍

魏禧(1624—1681),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易堂九子之一,宁都三魏之一。江西宁都县人。与兄际瑞、弟礼有“宁都三魏”之称。又与侯方域、汪琬齐名,号称三大家 。明末诸生,明亡后隐居宁都翠微峰,所居之地名勺庭,人又称他为“勺庭先生”,为”易堂“诸子领袖。后出游江南,入浙中,以文会友,并传播其明道理、识时务、重廉耻、畏名义的学说,结纳贤豪,以图恢复。清康熙年间,举博学鸿词,不应,逝于扬州。平生著述甚丰,有古文集二十二卷,日录三卷,诗八卷,左传经世十卷。

魏禧的诗

相关推荐

大雅·泂酌

〔先秦〕诗经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饎。岂弟君子,民之父母。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罍。岂弟君子,民之攸归。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溉。岂弟君子,民之攸塈。

大酺·春雨

〔宋代〕周邦彦

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粘帘竹。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奈愁极顿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毂。怎奈向、兰成憔悴,卫玠清羸,等闲时、易伤心目。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况萧索、青芜国。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夜游共谁秉烛。

大麦行

〔唐代〕杜甫

大麦干枯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

东至集壁西梁洋,问谁腰镰胡与羌!

岂无蜀兵三千人?部领辛苦江山长!

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

大德歌·冬

〔元代〕关汉卿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 好一个憔悴的凭阑人。

大堤曲

〔唐代〕李白

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

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

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散。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

大暑

〔宋代〕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大德歌·夏

〔元代〕关汉卿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带石榴花。

大风登城书雨

〔宋代〕陆游

风从北来不可当,街中横吹人马僵。

西家女儿午未妆,帐底炉红愁下床。

东家唤客宴画堂,两行玉指调丝簧。

锦绣四合如垣墙,微风不动金猊香。

我独登城望大荒,勇欲为国平河湟。

才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

大雅·皇矣

〔先秦〕诗经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政不获。维彼四国,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顾,此维与宅。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启之辟之,其柽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帝迁明德,串夷载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帝作邦作对,自大伯王季。维此王季,因心则友。则友其兄,则笃其庆,载锡之光。受禄无丧,奄有四方。

维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孙子。

帝谓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羡,诞先登于岸。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笃于周祜,以对于天下。

依其在京,侵自阮疆。陟我高冈,无矢我陵。我陵我阿,无饮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鲜原,居岐之阳,在渭之将。万邦之方,下民之王。

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谓文王:訽尔仇方,同尔弟兄。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

临冲闲闲,崇墉言言。执讯连连,攸馘安安。是类是禡,是致是附,四方以无侮。临冲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绝是忽。四方以无拂。

大人赋

〔两汉〕司马相如

相如拜为孝文园令,见上好仙,乃遂奏《大人赋》,其辞曰:

世有大人兮,在于中州。宅弥万里兮,曾不足以少留。悲世俗之迫隘兮,朅轻举而远游。乘绛幡之素蜺兮,载云气而上浮。建格泽之长竿兮,总光耀之采旄。垂旬始以为幓兮,抴彗星而为髾。掉指桥以偃蹇兮,又旖旎以招摇。揽欃枪以为旌兮,靡屈虹以为绸。红杳渺以眩湣兮,猋风涌而云浮。驾应龙象舆之蠖略逶丽兮,骖赤螭青虬之蚴蟉蜿蜒。低卬夭蟜据以骄骜兮,诎折隆穷躩以连卷。沛艾赳螑仡以佁儗兮,放散畔岸骧以孱颜。蛭踱輵辖容以委丽兮,蜩蟉偃篬怵彘以梁倚。纠蓼叫奡踏以艐路兮,蔑蒙踊跃腾而狂趡。莅飒卉翕熛至电过兮,焕然雾除,霍然云消。

邪绝少阳而登太阴兮,与真人乎相求。互折窈窕以右转兮,横厉飞泉以正东。悉征灵圉而选之兮,部署众神于瑶光。使五帝先导兮,反太一而从陵阳。左玄冥而右含雷兮,前陆离而后潏湟。厮征北侨而役羡门兮,属岐伯使尚方。

祝融惊而跸御兮,清雰气而后行。屯余车其万乘兮,綷云盖而树华旗。使勾芒其将行兮,吾欲往乎南嬉。历唐尧于崇山兮,过虞舜于九疑。纷湛湛其差错兮,杂遝胶葛以方驰。骚扰冲苁其相纷挐兮,滂濞泱轧洒以林离。攒罗列聚丛以茏茸兮,衍曼流烂坛以陆离。径入雷室之砰磷郁律兮,洞出鬼谷之崛礨嵬石褱。遍览八紘而观四荒兮,朅渡九江而越五河。

经营炎火而浮弱水兮,杭绝浮渚而涉流沙。奄息葱极泛滥水嬉兮,使灵娲鼓瑟而舞冯夷。时若薆薆将混浊兮,召屏翳诛风伯而刑雨师。西望昆仑之轧芴洸忽兮,直径驰乎三危。排阊阖而入帝宫兮,载玉女而与之归。登阆风而遥集兮,亢乌腾而一止。低回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矐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必长生若此而不死兮,虽济万世不足以喜。

回车朅来兮,绝道不周,会食幽都。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噍咀芝英兮叽琼华。僸侵浔而高纵兮,纷鸿涌而上厉。贯列缺之倒景兮,涉丰隆之滂沛。驰游道而循降兮,骛遗雾而远逝。迫区中之隘陕兮,舒节出乎北垠。遗屯骑于玄阙兮,轶先驱于寒门。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视眩眠而无见兮,听惝恍而无闻。乘虚无而上遐兮,超无有而独存。